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最新資料,美國失智症人口已超過500萬人。每年盛行率穩定地增加 0.1% ,90~95年中失智人口增加24,352人。民國100年台灣總失致人口已經超過19萬人。
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主要是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記憶力、定像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失智症可能伴隨干擾行為,像是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若是狀況太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過了35歲記憶力會隨著年紀慢慢的退化。
引起失智症之原因,腦退化(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顱內病灶(如中風、腫瘤、外傷、硬腦膜下血腫、正常壓水腦症),中樞神經感染(如梅毒、愛滋病),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氏症候群),代謝疾病(如尿毒症、肝性腦病變、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 B1、B12、葉酸、菸鹼缺乏),毒物(如酒精、重金屬、鎮定劑)。
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失智症,好發於65歲之後,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 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如下,老年、唐氏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停經、頭部外傷、血脂 蛋白第四型基因、低教育程度、女性。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 又稱老人痴呆症。近年來,全球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據估計,在美國有450萬人(1.5%人口比率)罹患阿茲海默症,預估至2050年,將有132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日本約170萬,英國約77萬,全球約1800萬 (2004年)。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1/index-13823429768403998012.html
失智症(英語:Dementia、德語: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來自拉丁語(de- 意指「遠離」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特別會影響到記憶、注意力、語言、解題能力。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失智症可分為可逆或不可逆,視疾病成因而異。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個不特定的概括名詞。也稱癡呆症。香港從2010年10月29日起,正式將癡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
症狀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失智症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失智症之症狀也包括人格或行為改變。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這叫譫妄,症狀類似精神病或失智症。由於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會有精神錯亂症狀。
儘管混亂症狀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獲得緩解;精神科藥物也能協助穩定情緒、減少幻覺妄想、或者衝動控制。但目前藥物尚未能減緩腦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隨憂鬱症,最好由專業醫療人員診斷治療。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為一種在正常意 識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表現之疾病。尤其與大腦皮質之退化導致功能之喪失有關,這些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及空間關係等,且盛行於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劉秀枝醫師的調查顯示,國內約有二至三萬的老人罹患老年失智症。一、原因:
目前認為造成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學說為 "膽素激性神經傳導的假說"(cholinergic theory) 即認為腦部的acetylcholine neurosystem有缺陷,導致腦部的acetylcholine(Ach) 濃度下降,造成大腦皮質退化所產生。但目前大多仍 無正確定論。
二、症狀:
其臨床症狀可分成以下三點:
1.認知方面的症狀:
記憶力喪失,初期短期記憶喪失,只記得過去的事卻忘記現今的事,失語及失用症,缺乏方向感及空間感 ,易走失,思考能力及判斷能力喪失,進而與人溝通 有問題,無法處理日常生活。
2.精神方面的症狀:
妄想、多疑、視及聽幻覺、失眠、憂鬱、躁鬱症傾向。
3.行為問題:
有的會有攻擊性行為、躁動不安、多話、多吃等。
三、癡呆症的治療:
治療癡呆症分二個層面,一為病因的治療,另一為症狀的治療。又可分成三類:
1.進行性病因:
為一種退化性的癡呆,以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名。其發生率約佔癡呆症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另外,包括帕金森氏症、畢克氏症等,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有效治療。
2.可阻止惡化或部份改善的病因:
如血管性癡呆 (在臺灣約佔痴呆症的三分之一),通常都是頭部外傷後遺症或是腦炎後遺症。這些病因如被控制住,症狀會穩定在某一程度,不一定會惡化。
3.可治療性病因:
包括:腦內腫瘤 (包含硬腦膜下血腫)、水腦 (正常壓水腦、阻 塞性水腦)、代謝性原因 (肝腎功能衰竭、內分泌失調、電解質不平衡)、 營養失調 (維生素B1、B12、葉酸...等缺乏)、中毒 (藥物、金屬、酒精中毒)、腦部發炎 (神經性梅毒、隱球菌腦膜炎)、功能性精神病 (憂鬱)、感覺器官障礙 (失明、失聰)。若是這些病因所引起的癡呆症,根據病因治療,痴呆症的症狀是可能可以恢復的。
關心「失智症」病人 防患未然 十大前兆報你知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與混合性,而其中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就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Alois Alzheimer醫師於1906年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
林義濱醫師說,病理學上主要是由於類澱粉質(amyloid)所形成的異常老年斑塊及Tau蛋白組成的神經纖維糾結,造成腦部組織與功能的退化;解剖學上,則以侵犯顳葉內側的海馬迴為主;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由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導致,其特徵為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林義濱醫師說,一般而言,正常老化是人類在身體與心理層面的一個緩慢退化,因為這個原因而使得對外界事物或資訊的處理會較年輕時來的多花一些時間,但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或正常社交行為出現問題,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這是症狀,應該要接受治療。
林義濱醫師指出,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如果發現家裡的長輩出現了下列十大警訊時,建議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
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
9.個性改變。
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林義濱醫師強調,根據目前的醫學文獻回顧,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藥物(乙醯膽鹼抑制劑)加上非藥物治療,已有明確證據顯示能維持或延緩認知功能退化,且越早期治療或接受治療時間越長,延緩退化效益越大;而失智症中期之後患者所出現較易困擾照顧者的行為精神症狀,目前也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來改善;至於預防失智症,目前實證醫學顯示,多動腦(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多運動、多參與社交活動、採取地中海飲食,皆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另外,還包括戒菸、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避免頭部外傷等,這些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的。
【預防阿茲海默症 吃枸杞有幫助】
〈中時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 2014.02.27〉
現代人重視健康,許多所謂能「補身體」的藥膳食材也跟著翻紅,就連在日常飲食中也能看見它們的蹤影。特別是近日天氣變化無常,每當氣溫驟降,民眾便一窩蜂的往食補餐館跑,薑母鴨、當歸排骨、羊肉爐等店無不高朋滿座,人潮絡繹不絕。
但您知道嗎?傳統的藥膳除了能補之外,也可能有預防疾病的功效。根據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究,枸杞對於神經具有保護作用,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可能有一定的功效。
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枸杞擁有如葉黃素、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以及鋅、銅、鈣等微量元素,營養價值相當高。在傳統中醫裡,主要用來改善腎臟與性功能,另外亦有淨化血液的作用。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發現,枸杞能保護腦細胞避免受到β-澱粉樣肽(β-amyloid peptide)的危害,也就是說,這樣藥材能減低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病理變化。此外,根據這樣研究的結果,團隊也大膽推測,食用枸杞能預防這項導致記憶損失的疾病-阿茲海默症。
研究人員相信,在未來,所謂的枸杞萃取物可能會扮演著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角色。因此,建議民眾可以每日適量食用枸杞,無論是煮湯或是泡茶的形式都可以。
【防痴呆症 多吃哪些東西 】
●菸鹼酸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菸鹼酸能夠防止老化導致的認知功能衰 退問題,也能夠預防老人失智症的發生。菸鹼酸的功能參與 DNA合成及修復、神經細胞訊息傳導及當作腦細胞的抗氧 化劑。
瘦肉類、魚類、深綠色蔬菜、乳品、豆類、堅果、糙米或全 麥、咖啡及茶等食物中,都含有菸鹼酸。如果不確定自己的 菸鹼酸攝取量是否足夠,可以每天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或維 他命B群製劑補充。
●DHA
在大腦皮質中,DHA是神經傳導細胞的主要成分,亦是細 胞膜形成的主要成分,但人類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 獲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腦中的DHA就會逐漸減少,容易 引起腦部功能的退化。
DHA屬於w-3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海產食物都 含有DHA,但深海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秋刀 魚、土魠魚含量最多,尤其是在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每 週吃魚二到三次是增加體內DHA的好方法。烹調時建議以 清蒸、烘烤的方式較好,盡量少用油炸的方式,避免大量流 失DHA。
對於素食者來說,可多攝取含α-次亞麻油酸的食物,α- 次亞麻油酸也是屬於Omega-3的脂肪酸,人體內會轉 變成DHA。α-次亞麻油酸的重要來源,如菠菜、白菜、 茼蒿、蘿蔔等,其他如核桃、大豆、蕎麥以及紫蘇油、大豆 油等。
早期失能的走路觀察
觀察長輩走路的樣子亦是觀察長輩是否有早期失能的重點。
例如:
• 罹患巴金森氏症的病人走起路來會有身體前傾、步履緩慢、 小碎步前進、身體擺動減少、突然往前衝等特點。
• 常壓性水腦症的三大症狀之一是走路小碎步。
• 失智病人行走時,因為平衡感和協調性不好,所以重心會飄 移,只要一個走不穩就很容易跌倒。
想知道長輩平衡能力好不好,可以試著做下方的測驗!
《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
參考 http://goo.gl/LvZLme
吃魚抵抗老年癡呆症
拉什大學醫學中心通過研究發現,與很少將魚納入食譜的人相比,每週至少吃一次魚的人更不易患老年癡呆症。芝加哥聖路加醫學中心的瑪莎威•莫里斯(Martha Morris)醫生,對815個年齡在65歲到94歲之間的人進行了長達7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定期吃魚的人比從不吃魚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降低了70%。
科學家們發現,魚肉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抵抗老年癡呆症的關鍵:DHA能夠延緩老年癡呆症的發展,成為腦健康,以至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
研究:視網膜變化 可能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新頭殼newtalk2013.11.14 劉奕霆)根據BBC網站13日報導,一項在美國神經學會會議上的研究表示,在人體眼睛內特定細胞的變化,可能有助於提早診斷出阿茲海默症的病因,未來如果驗光師或眼科醫師有適合的檢查工具,在定期的眼科檢查時就可以順便針對阿茲海默症進行檢驗。
這項研究是由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特納博士(Scott Turner)帶領的團隊執行的研究計畫,特納指出,由於眼睛在胚胎時是大腦突出的構造物,因此視神經就是大腦的延伸,而視網膜是視神經的末梢,藉由視網膜細胞檢查,能了解腦細胞的狀況,許多阿茲海默症的病理過程都和眼睛內特殊細胞的變化相同。
過去在視網膜的檢查中,對於視網膜的厚度並沒有詳細的研究,特納的研究團隊在阿茲海默症的動物實驗研究中,發現視網膜的10層構造裡,內核層(inner nuclear layer; INL)和神經節層(ganglion cell layer; GCL)的大小各減少了一半及1/3,特納表示,這也表示未來可能有一個新的方式,只要簡單的透過眼睛檢查,就可以診斷或預測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特納提到,目前他們對於視網膜厚度的變化可以預測阿茲海默症仍然是一個推測的論點,過去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非常昂貴,而且是侵入性的;他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個研究,發展出較便宜且非侵入性的視網膜厚度的檢查。
在英國進行阿茲海默症研究的菲普斯(Laura Phipps)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視網膜細胞的損失與阿茲海默症相關,他也認為這是必須積極進行的研究。
菲普斯認為,要能夠準確診斷阿茲海默症以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繼續投資大量經費於研發部門,以提高正確診斷的原因。
失智迷途不知返 小工具找回家的路
(【華人健康網 駱慧雯 2013年5月6日)最新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發現,國內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20名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讓家屬和照護者最感困擾的就是「迷路」和「走失」,擔心失智長者一出門就回不了家。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幾個小撇步做為參考。
掩飾性裝置 預防失智老人外出迷路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長者因疾病造成認知功能受損,外出時經常發生迷失方向、忘記回家路途的情況。長者若有走失疑慮或曾經迷路經驗者,家屬或照顧者可善用以下方法,降低長者獨自外出、走失的風險,甚至幫助茫然的長者盡快回到溫暖的家。
住家門口裝設掩飾性警示鈴,或在門把吊掛鈴鐺,就像便利超商的門鈴一樣,遇到家人進出時會發出聲音,藉以讓照護者提高警覺,及時掌握失智長者的行蹤,避免獨自外出而增加走失的風險。
若是中度以上的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變差,此時可在門口裝設窗簾掩飾,讓長者誤以為窗戶,也就不會做「開門」的動作,減少外出的機會。
善用友善社區和守望相助的概念,事先告知社區管理員、住家附近的派出所員警、長者常去的店家和鄰里長,讓大家瞭解家中有失智患者,若發現其有獨自外出的情況,可藉故留下聊天,且及時通知家屬接回,以免走失。
找到回家的路 善用3科技防走失
除了上述方法,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也能利用「指紋捺印」、「愛心手鍊」和「衛星定位」等方式,讓失智症患者迷路時,可透過警方和社福單位協助,盡快找到回家的路。
【指紋捺印】
民眾遇到迷路的失智者,多會就近送到附近警察局,若失智患者在警政系統有指紋建檔資料,將能在最短時間內透過指紋辨識特徵確認身份和居住地,進一步聯絡家人,因此建議家屬或監護人若發現失智患者有走失之虞,可到各縣市的指定警察局接受指紋捺印建檔。
湯麗玉表示,若失智長者對到警察局「壓手印」有排斥感,或認為「自己沒犯罪,為什麼要到警察局?」此時可透過團體活動,卸除患者防衛心,在便衣警察不著痕跡的協助下,完成指紋捺印的動作。此外,民眾也可上網搜尋「自行指紋捺印」,下載自行捺印專用指紋卡,提交警政單位完成建檔。
【愛心手鍊】
不同於指紋捺印是向警察單位申請,愛心手鍊的申請管道是「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或縣市政府社會局。愛心手鍊刻有24小時防走失的服務專線0800-056-789,只要告知服務人員手鍊的編號,就能馬上聯絡到患者家屬,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長者回家。不過,愛心手鍊有外型粗獷、容易拔脫的缺點。
【衛星定位】
常見的個人衛星定位器有手錶型、手機型和B.B. call型,失智長者外出時隨身攜帶,家屬就能透過衛星定位瞭解所在位置,也能讓長者在迷路時發出緊急求援的需求。
不過,個人衛星定位器的申請流程複雜,首先需經醫師診斷證明,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再向各縣市的輔具資源中心申請輔具評估,隨後向所在地公所社會課申請核定,核定通過後需在6個月內完成購買衛星定位器。整個流程預估要1年,但依病症程度和家庭經濟能力等因素綜合考量,分別享有5千至1萬元的補助。
湯麗玉提醒,使用衛星定位器的民眾,家屬不要忘記幫忙充電,且患者外出時務必攜帶,最好是和平常會帶出門的東西放一起。
引用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039
把握三動兩高 讓你延緩失智症
憂鬱症和失智症常會併發,憂鬱但沒有失智的患者,常會抱怨記憶力、專注力不佳,但實際狀況卻沒有那麼差。情緒不佳、冷淡、沒動機也可能是失智症的症狀。通常能夠以認知缺損來區辨失智症和憂鬱症,憂鬱症的老人是變成失智症的高危險群。
雖然大部分的失智症是不可逆的,但併發的BPSD卻可以有效地控制與改善。治療這些症狀,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改善,有著極重大的意義。適度使用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可改善其症狀。
在家裡應該如何幫助失智症的患者,第一提供支持治療,提供病患熟悉的環境提供固定且有結構化的生活作息,訓練認知功能,強化病患剩餘的功能,矯正病患的聽力與視力,加強照顧者的照顧技巧、注意照顧者的身心狀況,還可以做光照治療、團體治療、懷舊治療。
失智症家屬首先要先照顧好自己,失智症的照護原則,「一百個失智症患者有一百種樣子」,照護過程盡量不直接否決患者的想法。家屬可以鼓勵患者學習,減少衝突,提供熟悉穩定的生活作息與環境,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照護者面臨的壓力,壓力來源有生理壓力、情緒壓力、經濟壓力、社會壓力。
賴雅文醫師指出目前失智症協會的口號是三動兩高,三動指請動你的頭腦、多從事休閒活動、多做一些有氧的運動,兩高則是高等教育以及高抗氧化的食物。高抗氧食物即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吃大量蔬菜、少油、少肉,以及遠離危險因子,避免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肥胖,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1/index-13823446408117798012.html
吃咖哩預防失智?薑黃素功不可沒
咖哩是民眾日常中經常食用的食物,但你知道嗎?咖哩除了美味好吃外,甚至還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指出,每周吃2至3次的咖哩,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薑黃素是從將黃提煉而出的成份,具有抗菌、預防血液凝塊,以及抗氧化、預防自由基產生的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效果。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發現,咖哩之所以能夠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是因為構成咖哩的香料中含有薑黃素成份的緣故。薑黃素是從將黃提煉而出的成份,具有抗菌、預防血液凝塊,以及抗氧化、預防自由基產生,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失智症患者腦中有澱粉狀蛋白質沉澱,會造成腦神經細胞及血管細胞的死亡,而薑黃素可抑制這樣的情形。除此之外,氧化傷害、發炎也是造成腦部傷害的重要原因,而薑黃素也有抑制發炎、抗氧化的功效。因此,藉由食用咖哩,確實能夠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但要注意的是,坊間市售的咖哩成份不一,除了構成咖哩的基本香料外,其中的糖分、鹽分、脂肪含量高,且多添加了其他的添加物。因此,民眾在食用時應該注意熱 量的攝取。並在烹煮時除了肉類外,常見的紅蘿蔔、馬鈴薯外,應多加入新鮮的蔬果均衡一下,像是蘋果、洋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但能夠補充到薑黃素,也能 補充到足夠的纖維質,對人體更有益。
但要注意的是,薑黃素雖然不會對人體造成副作用,但是孕婦、有膽結石問題、血液凝固問題的民眾不宜食用過量。
不 過,攝取薑黃素雖然對人體不會造成其他的副作用,且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老人失智症等有一定的效果。但像是孕婦、有膽結石問題、使用抗凝血劑、血液凝固問題 的患者,在食用的份量上就要注意。因為,薑黃素中的成份可能會有刺激子宮收縮、刺激膽囊收縮、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民眾應多加注意,避免造成身體刺激。
以下是簡單的咖哩入菜食譜:
【咖哩豆腐湯】
材料:
洋蔥1/2顆、香菇5朵、筊白筍2支、板豆腐1塊、小黃瓜1條、綠咖哩粉1包、草蝦6隻。(約2人份)
做法
1、將洋蔥切段、香菇對切、筊白筍、板豆腐、小黃瓜切成方便入口的大小。
2、拿一湯鍋,放入約1000c.c的水,等待其燒滾。
3、在平底鍋放入少許沙拉油,熱鍋後,將切好的洋蔥、香菇、筊白筍、小黃瓜,放入拌炒,炒至熟後撈起。
4、將綠咖哩粉、炒好的食材放入鍋中攪拌均勻,等它再次滾起後,放入板豆腐、草蝦。帶草蝦變紅後即可熄火起鍋。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8/index-13829499597435098012.html
腰圍越大 越易患"老年癡呆症"
《神經病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稱,在40多歲時大肚腩會導致70多歲時老年癡呆症危險增加3.6倍。
全國首創失智關懷專線 1999轉5880
(張芷瑄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3年9月23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表示,失智症會造成患者記憶力、定向感、判斷力和語言等功能逐步退化,常會出現黃昏症候群和日夜顛倒等問題,不僅是患者本身,家屬也因承受沈重的照護負擔,經常成為「隱形病人」。為了提供失智症家屬正確的疾病知識,瞭解如何和患者相處,減少衝突和困擾,台北市衛生局領先全國,已於9月25日啟動全台第一個24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市民只要打1999轉5880(我幫幫您),無論白天或夜晚,都能獲得失智症關懷專員提供的專業照護協助。
近年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失智人數也隨之增加。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全國第一個24小時全時服務的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我幫幫您),已於9月25號啟動。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指出,台灣現有失智人口逾19萬人,未來每年將增加1萬名失智患者。秘書長湯麗玉說,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十分有限,許多人不知道失智症病徵、如何治療、社福資源等相關資訊,但現在透過關懷專線,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衛生局局長林奇宏進ㄧ步說明,失智症影響層面之廣,使家屬承受沉重的照護負擔。
擔任關懷專線代言人的李艷秋說,母親也是失智症患者,在照顧媽媽的過程中,儘管發現媽媽身體住著另一個人的靈魂,但是感謝一路上有許多協助,希望藉著關懷專線的成立,提供給更多需要服務的家屬以及民眾。
衛生局表示,關懷專線的服務範圍包括就醫資訊、疾病衛教、行為問題因應方式、照顧原則和技巧、瑞智學堂與社福照護等,只要撥打1999轉5880(我幫幫您),專業諮詢人員將會視情況需要,轉介服務和資源。
全球失智將逾1億 長照機制應改善
( 華人健康網 馬婉娟 2013年9月26日)在台灣,2012年約每6.7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 位老年人口,至2060 年將降為每1.3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 位老年人口;屆時老年人口的比例為39.4%,照護人力嚴重不足,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政府,必須加緊腳步,投入成本增設長照機構、訓練專業人員,且要建立品質評量與監督系統。
高齡者劇增 照護人力嚴重短缺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公布2013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內容提到2050年時,推估全球需要他人支持照顧的高齡者將達到2億7千7百萬人,其中有半數是失智症患者,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失智症協會都呼籲所有的政府應把失智症列為優先議題,並制定「國家失智症計畫(National Dementia Plan)」。
失智症患者因認知等功能逐漸退化,需要長期照護,對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人來說,犧牲自己的時間和辛勞所承擔的照顧壓力,會隨時間累積,但雇請居家照護者費用昂貴、坊間照護機構品質又參差不齊,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台灣在失智症居家照護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親族照顧的模式已不足以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
長照機構不足 專業度參差不齊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台灣有各式各樣的長照機構,但數量不足,且各縣市機構數量差距大,對患者家屬來說常是「看的到、吃不到」,再者目前仰賴長照機構的老人中,有6成是失智症患者,未來失智老人數量增加,勢必需要更多專業照護,所以增加機構之外,也應增設分級制度,讓機構專業度提升。
為了提升機構專業度,政府需擬定評鑑及監督制度,針對失智症患者所需要的照顧、環境評估,做出分級制度,不同程度的失智症患者也應分開照護,台灣失智症協會希望政府盡快投入成本,也同步推動長照保險,補助家庭照顧者。
提供專業訓練 加強社區服務
針對家庭照顧者,政府也應盡快擬定更良好的整合系統,以個案管理師作為老人整合性長期照護系統的一部分,直接支付家庭照顧者與改善付費照護者的酬勞與工作條件,這投資可讓付費照護人力更穩定、減輕照顧者壓力,以及有較佳的照護品質。
社區照顧部分,台灣失智症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在芬蘭有一個叫做「團體家屋」的機構,一個單位約照顧6到8為失智症病患,並依照病情程度給予不同照護,且發掘這些患者的專長,讓他們彼此照顧,比如其中一位80歲的老太太擅長洗碗,她便每天專心負責洗碗的工作,不僅讓病患有成就感,對控制病情也有幫助,是未來台灣可參考的方向。
全球每4秒增1位失智症患者 老年人需要家庭關愛
(大紀元 朱文 2013.9.30)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失智症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流行病」。 每4秒就有一老人患失智症,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目前全球約有5千萬失智症患者,據瞭解,老年失智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2010估計全球有超過3千5百萬失智症患者,並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增長,全球平均每4秒就增加1位新的失智人口。國際失智症協會推估2050年需他人照顧者逾兩億七千萬人,其中五成是失智症患者。
老年失智症(英語: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阿茲海默症,又稱老年癡呆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它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疾病。除了約5%是遺傳外,任何人都可能得到,而且年紀越大,得病的機會越大。
視網膜診斷失智症醫學已研究出失智症就是大腦裡的細胞死亡,並堆滿了黏黏的斑塊(Β-澱粉樣蛋白)。經過10年20年後,才顯現出失智跡象。據台灣《華視》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蛋白也堆積在病患的視網膜。
加州大學神經學系系主任布萊克醫生表示,所以只要像檢查視力一樣,利用高解析度的儀器檢測,就能早期發現失智症。
失智症預防勝於治療據《蘋果日報》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8成年長者可以透過適量飲酒,改善記憶力及學習能力,預防腦退化與老人癡呆症。
美國肯塔基大學及馬里蘭大學研究發現,身上沒有APOE e4基因的中老年人適量飲酒,可預防腦退化症、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其中每星期喝7至14杯酒的效果最為顯著。當然飲酒也應適度。這項長期研究,針對麻省619名年齡介於69至92歲的老年人進行檢查,分析他們自1948年起到現在的喝酒習慣及認知機能所得到結論。
失智老人需家人關懷 每年9月21日是 「世界老年癡呆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愛相伴」。由於醫學界對失智症仍束手無策,唯有靠身邊家人及早發現及時協助,才可讓長者生活的有尊嚴。
台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李艷秋因為母親罹患失智症,特別擔任台北市24小時失智症關懷專線推廣大使,鼓勵失智症家屬關心與照顧患者。據華人健康網消息,李豔秋回家最想看到失智媽媽微笑,她看著「身體住著另一個陌生靈魂的媽媽」;心中想著「只希望媽媽別忘了我!」。李豔秋的母親今年88歲,發病迄今近10年,她記憶中體貼、溫柔的媽媽,性格突然變得挑剔,且電話還未掛斷就否認自己曾在同一通電話中說過的話。李豔秋警覺媽媽異狀,就醫確診為失智症後,僱用看護協助照顧,但李媽媽因失智症出現嚴重的疑心病症,老是懷疑看護人員偷錢,導致看護一個一個離職,一個月連換12個。為了解決問題,李豔秋決定與媽媽同住,白天帶媽媽到失智症協會參與團體治療活動,夜間則由自己和看護輪流照顧晚上精神好、睡不著的媽媽。患者雖大腦功能仍漸漸退化,不過,李豔秋覺得有家人協助,媽媽的失智症病情穩定。
生活高招 阻擊老年癡呆症
✿1、每天喝兩杯蘋果汁:
蘋果汁可促進大腦中乙醯膽鹼的 產生。美國麻塞諸塞大學實驗表明,蘋果汁具有提高記憶與 學習的速度和準確度的功效。每天吃兩隻蘋果也有相同作用 。
✿2、吃肉桂:
最新研究發現,肉桂有助於防止老年癡呆症 的發生。肉桂可加入食物和飲料中,每天半茶匙至1茶匙( 250毫克至500毫克)肉桂粉就足夠了。
維爾塔嫩博士帶領研究人員,1980年開始跟蹤調查了2214名政府部門行政人員,調查結果發表在近日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調查發現,39%的人每週工作時間低於40小時,53%的人每週工作時間在41小時至55小時之間,8%的人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
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時間過長對中年人的認知能力可能有負面影響,而認知損傷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研究人員還說:“工作時間過長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跟工作時間長度合理的吸煙者差不多。
英國人的工作時間是歐洲國家最長的,8個人中就有一個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工作壓力的專家庫伯教授說:“超長時間工作無疑會讓你疲憊,如果你一直都這樣,大腦運行、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它還會影響你的工作績效。
失智症世紀威脅 照護人力挑戰大
(台灣醒報 李昀澔 2013年9月23日)「全球失智人口持續增加,到2050年時,我們需要的照護人力將是目前的3倍以上。」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年齡老化將造成失智症人口大幅增加,未來勢必面臨照護人力嚴重不足的危機。失智患者需要長時間的陪伴及專業的看護,各國有必要及早正視照護人力的養成問題。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評估,全球現已有1億人口,主要是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需要旁人照顧起居,這數字到2050年時將會提高到2億7700萬,而且其中半數可能罹患各種失智症,光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就將是目前的3倍以上,屆時勢將造成照護人力嚴重不足。
失智症大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0年時全球有3500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半數以上居住在國民收入相對較低的國家。「印度及中國這些人口稠密的國家,必須盡快研擬政策因應即將到來的失智症大流行。」英國國王學院精神病學教授馬丁普林斯表示,「這些國家的社會與經濟正在大幅變動,很快他們的家庭結構就沒有能力再照護失智患者。」
馬丁普林斯更指出,世衛組織所謂「步步進逼的威脅」其實是全球性的問題,「過去女性承擔了許多照護家人的責任,但是現在婦女都要上班,看護工作誰來做?」城鄉差距也將使失智症照護更形艱難,「年輕人都在城市,而鄉下都是老人,也就是最需要照護的族群,被我們遺棄在鄉下了。」
國際失智症協會將照護阿茲海默症患者所需的醫療費用、日常看護支出及病人無法工作帶來的經濟損失納入考量,估算全球照護阿茲海默症患者每年花費超過3760億美元。在英國,每10個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個需要長期照護,單一家庭若要承擔飲食、盥洗、更衣、如廁及就醫等吃重的照顧工作,就有一個家庭成員必須辭掉工作。
單一家庭難負擔
在美國也有相同的情形。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的統計,美國現有1540萬名成人,每天平均付出3.1小時,無酬照顧失智患者;但美國25至54歲的成人每天有8.8小時工作、7.6小時睡覺,還必須照顧孩童,剩下的時間其實不容易負擔3.1小時的失智症照護。
美國阿茲海默協會細究照護人口的組成,發現其中13%為了照顧失智患者,選擇工作時間較彈性的兼差工作,11%則選做較不需耗費心力的工作,另有11%乾脆辭掉工作,當全職看護;而這些照護人口當中,有3分之1因為收入減少,必須減省開銷。更讓人憂心的是,2013年的世界失智症報告顯示,同時必須工作及照護失智患者的民眾,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無此負擔民眾的3倍。
過去照護失智患者的工作,大多由家人、朋友或街坊鄰里支援,但隨著人口老化,傳統的照護力量顯得搖搖欲墜。馬丁普林斯指出,目前已無法仰賴志工的幫助,而必須全面提升專職看護的養成及待遇,「因為這將是所有社會未來都不能缺少的工作之一。」
失智症的問題其實已引起西方各國高度關注,英國首相卡麥隆與衛生部長杭特8月時表示,英國將在12月舉行的G8高峰會上,和與會國共商防治失智症的跨國策略。
圖說: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年齡老化將造成失智症人口大幅增加,未來勢必面臨照護人力不足的危機。(photo by K. Kendall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失智症早期徵兆 當心短期記憶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統計,臺灣有將近15萬名失智症患者,像失智症這種病程甚長、影響生活甚鉅的疾病,15萬名患者就代表有15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這樣看來,失智症不單單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可能是國家和社會的問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詹金烈說,失智症在事前無法預防、發病後無法根治,尤其是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智,一旦進入病程,智力就像下斜坡一樣,損害只會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疾病,真的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採取措施。
失智為記憶力喪失 非健忘
詹金烈說,失智症早期的徵兆,就是短期記憶退化。剛剛問過的問題,剛剛看過的東西,無法在短期記憶中登錄,可能一轉身就忘記了。這和一般的健忘不同,詹金烈特別強調,一般人會自省,會知道自己忘東忘西。真正失智的患者常常由家屬帶到醫院,但他們連自己為什麼到醫院來都不清楚,更別說他們知道自己記憶力喪失了。
另外詹金烈也建議民眾利用「阿茲海默症八項 (AD-8)篩檢量表」,幫自己或親友好好測試一下,只要有兩題的答案是「是的,有改變」,就該儘早前往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才可延緩退化的速度,維持最佳的生活品質。
防失智吃蔬果 地中海飲食3原則
(華人健康網 馬婉娟2013年8月12日)失智症的預防近日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到底該怎麼吃才能維持健康,又達到保健身體機能功效呢?營養師指出,強調以植物為每餐基礎的「地中海飲食」是很好的選擇,蔬果加上全穀,豐富的維生素能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再來點堅果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血管栓塞機率一級棒。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要預防失智症,在飲食方面最好能均衡,各類營養都攝取,還要謹記每天吃蔬果類、全穀根莖類,而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就是一個健康良方,因有學者觀察發現,地中海地區周圍國家的居民,新陳代謝症較少、心血管疾病也少,因此將它們的飲食習慣整理成「地中海飲食」,以下簡介「地中海飲食」3原則。
地中海飲食3原則
1.多攝取蔬菜、豆類、全穀類:蔬菜、豆類、全穀類富含各種維生素,也有研究指出,多吃新鮮蔬果可預防失智症。
2.選擇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橄欖油、堅果類等食材,可降低血管栓塞。
3.多吃深海魚類:例如金槍魚、鯡魚、鮭魚和沙丁魚,皆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血壓,也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依照地中海飲食3原則,每天飲食的主要熱量來源選擇蔬菜、水果和全穀,有西班牙的研究發現,根據地中海飲食原則每日調配餐點,再加上攝取堅果,可以使部份產生新陳代謝症的人恢復健康,對減重也有顯著功效,以下介紹1道地中海鮭魚沙拉,輕鬆做出健康飲食。
地中海鮭魚沙拉
材料:鮭魚、羅曼葉、番茄、紫洋蔥、紅、黃椒、無鹽綜合堅果。
調味料:橄欖油、檸檬汁、黑胡椒少許、紅酒醋(或白醋)、黑胡椒。
做法:
1.鮭魚切小塊,燙熟備用。
2.其他材料洗淨,切塊或絲備用
3.將橄欖油與檸檬汁以2:1比例混合。
4.將材料放入大碗中、再拌入調好的橄欖油醬汁。
5.可淋上一點紅酒醋與黑胡椒。
6.最後灑上無鹽綜合堅果。
【營養師小提醒】
地中海飲食只是針對吃的規畫,並不是照著食用推薦食材就能預防失智症,想預防失智症,最好還能適度運動,讓腦部活化,如果原本身材就已經過胖,也要記得減重回復良好身材,因為肥胖會讓神經細胞退化,不利於身體健康。
中年人走路快 握力強 較不易失智中風
據美國最新研究,從中老年人走路的速度和手握力的強弱,可以預測他們晚年罹患失智症或中風的風險,慢步族的風險是快走族的一.五倍。以往的研究曾指出,步行速度較慢者和因心臟疾病死亡有關;六十五歲以上且步行速度較快者,可望活得比較久。
波 士頓醫學中心卡瑪格醫師的研究團隊,針對二千四百一十位平均年齡六十二歲的受測者,進行步行速度、手握力和認知功能測驗,所有受測者並接受腦部掃描。根據 長達十一年追蹤,有卅四人失智(包括阿茲海默氏症),七十九人中風。研究人員發現,步行速度較慢,與腦容量較少,以及記憶、語言、判斷力測驗表現較差都有 關係。
接受調查時六十五歲以上、且握力較強的受測者,之後中風和小中風的風險,比握力較弱者足足低了四二%。卡瑪格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於四月在紐奧良的「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上發表。
※老年人的陽氣主要來自脾胃,也就是脾胃要照顧好,然後吃健康的食物,已減少痰濕的阻滯、減少瘀血的形成,多運動、心情愉快以減少氣鬱。盡量做到清心寡欲、氣定神閒。
淺談老人失智症與老人憂鬱症
失智症是全世界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一般而言,由發病到死亡的存活時間約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長到15 年或更久。
失智症依臨床表現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退化性約佔50-60%、血管性約佔10-30%及其他型失智症約佔10%。其中退化性失智症最常見的三者為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路易氏體失智症。
失智症病程進展陸續出現不同的症狀及行為問題,常使照顧者既疲於奔命又備受挫折,對家庭成員所造成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以及社會成本影響都是非常驚人的。若能對失智症有進一步認識,面對照護問題時更可減輕家屬照顧的負擔。
什麼是失智症 ?
當病患明顯出現記憶力退化,思考障礙,以及同時合併有異常的行為出現。常見的初期症狀是病患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以及處理日常生活作息方面出現困難,無法操作過去熟悉的工作,病患可能會出現個性及行為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出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或是對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症狀。
誰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比較大?
(1)阿茲海默症-年齡(年紀愈大機會愈多)、唐氏症、女性、具家族史、具APOE4基因(2-4倍)、教育程度低、頭部創傷(拳擊手)、家族性早發型失智症。
(2)血管性失智症-有高血壓、心臟病者、中風。
(3)酗酒、吸毒
失智症會遺傳嗎?
那要看失智症發生的原因;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屬於偶發病例,只有約5~10%具有遺傳性,這些病患大多較早發病,惡化速度較快,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的精神症狀。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有家族關連,他們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可能曾經患有或正患有阿茲海默氏症,但因阿茲海默氏症常發生於老年人,所以他的家族病史容易被忽略。
失智症一般有十大警訊:
(1)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一般人偶而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自年輕即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日,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聽信廣告買大量成藥、一次吃下一週的藥量及買不新鮮的食物等。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7)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9)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10)活動及開創力喪失:一般人偶而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工作,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去做了。
失智症可以預防嗎?
依目前的了解,可能可以預防失智症的方法有:頭腦運動(用進廢退)、閱讀、 規律運動、參與社交活動、壓力調適、低卡低脂飲食、控制血壓、預防中風等。
如何照顧失智症家人?
照顧失智症的家人是一個長期的壓力,他們需要我們付出更加多的瞭解、關心與陪伴。
(1)認識失智症,增強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方式。
(2)溝通的方式,避免批評或糾正對方所說,表現有興趣與其交談,讓對方自在並給予肯定,給予足夠的時間表達避免打斷,重視患者感受而非其字義,找一個安靜地方交談避免干擾,鼓勵語言外的表達,幫助失智症患者理解的方式、有時以答案代替問題…等。
(3)減少家中危險的地方,使環境有助於患者活動,預防走失、燒燙傷等意外事件。
(4)對待老人的態度應溫和有耐性,適時給予正面的鼓勵,不要催促他們、批評他們、驚嚇他們、當面糾正他們,對他們表現出不耐煩或不好的態度。
(5)對於出現攻擊行為,應保持冷靜勿露出驚慌失措,運用溫和活動轉移病患注意力,觀察病患攻擊行為發生時間及發生前之誘發因子,保護病人及自己。
(6)協助加強病人的個人衛生。
老年憂鬱症與成年人有何不同?
老人憂鬱症的患者,比較常抱怨身體的不舒服,並且有更多的焦慮情緒。有些個案表現出嚴重的精神運動遲滯,以及記憶力和生活功能的低落,容易被誤認為是失智症。反之,有些老人失智症的個案,可能會有憂鬱症狀,也可能會以身體症狀為主訴,或是有被拋棄意念等,也容易被誤認為只是憂鬱症而已。 如果家裡有類似這種情況的老人家,一定要記錄老人家的異常狀況,先尋求內科或神經科的幫助,檢查有無身體疾病,若一切正常,則轉介精神科診治。
何種老年人容易得憂鬱症?
老人呈現有認知功能缺損、日常功能不佳、多種慢性病症、年紀愈大、女性、低社經階層、或鰥寡者,有較高的憂鬱盛行率。再者,家庭功能、社會支持之好壞,社區活動之參與等等也都與老人憂鬱有明顯的相關。可見,老人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社會參與、社會支持更是不可或缺。
為何某些老人在罹患心血管疾病之後,例如中風高血壓等,容易得憂鬱症?
某些老人罹患與血管病變相關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臟病、周邊血管病變之後,更有機會得到老年憂鬱症。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疾病導致老年人的腦部血管病變,使得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邊緣系統及前額葉功能不足,如果在遇到喪偶、失能、經濟壓力等負面的生活事件的話,憂鬱症就可能發生,有學者以「血管性憂鬱症」來稱之,也把它視為老年憂鬱症的一個特殊的亞型。
吳教授的全真教教義第1203條
吳教授的全真教教義第1203條:
吃維他命B3 ( Niacin ,尼古丁酸,煙鹼酸 )可以防止老人痴呆以及失憶症,實驗證實 Niacin 增加短期及長期記憶,十分重要!
在人體中有數以百計的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關係著能量的產生、組織的修補、內分泌系統的控制、生殖荷爾蒙的產生、皮膚的美觀及潤澤、免疫抵抗力的強化、神經系 統的反應能力、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增加高密度膽醇、、、、,這些均和維他命B3 ( Niacin ,尼古丁酸,煙鹼酸 )有關,人體基本上無法自行合成 B3, 最好適當而且適量地由食物中攝取!例如啤酒、蕃茄、魚肉、雞肉、肝臟等,均含有相當量的維他命B3,大約成人每天補充十到二十毫克, 以避免其相關毒性(如老身書中所言,維他命B 3及B6均有毒性,容易造成皮膚以及神經病變),所以我們是雜食性動物不可偏食!當然也不可吃太多!
預防失智 這樣吃才對!
(文/衛允琳)對於家有失智症的人來說,家人往往都要24小時貼身照顧,深怕一個閃失,失症者闖了大禍,自己也抱憾終生,因此,對於失智症的家屬來說,除了身體的疲憊之外,心理壓力也很大,有些家屬甚至累到要看醫生,需要吃抗焦慮劑、抗憂鬱劑及安眠藥的人大有人在,也有家屬因為承受不了,最後跟失智者一起結束寶貴的生命。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依失智症在台灣的盛行率推估,台灣現階段有19萬的失智人口,其中有2萬人年齡在65歲以下,族群較為年輕,另有17萬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3、4萬人居住在安養機構,其餘都在社區。
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失智人口正在快速增加中,預計到了民國135年,台灣的失智人口將超過62萬人,比3年前的推估提早了10年達到,而到了民國145年,失智人口更將達到75萬人。現階段是7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到了145年時,將是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對個人及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
發生失智的原因
失智症的原因主要是大腦出了問題,大腦某個區域血管阻塞了,導致血液循環及氧氣不足,腦部進而壞死,常見的原因像是中風等,其不僅記憶力出了問題,方向感也會變得很混亂。常有失智的老人家,找不到回家的路,血管中風型的失智症,腦部退化的速度較為明顯,像下樓梯一樣,下一階後,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再突然下一階。
至於大家常聽到的阿茲海默症,其為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種,其與血管中風型失智症不同,目前發生原因不明。但阿茲海默症病患在死了之後,曾有人對其腦部做解剖,發現其腦子有萎縮的情形,另也有纖維糾結及老年斑等,退化性失智症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退化,像是滑溜梯一樣,無法精準得知失智症是何時開始發生的。
另也有些失智症是一些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包括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腦發炎及腦腫瘤等。失智症非單一疾病,而是個症候群,其症狀表現不僅只有記憶困難而已,包括方向感、時間、判斷、情緒、語意及情緒等,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趨吉、避凶,防失智
那麼失智症可不可以預防呢?湯麗玉說,是有方法可以降低失智的機會,但並不保證一定不會得到失智症,預防失智症的心法就是「趨吉、避凶」。所謂「趨吉」包括了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及多地中海型飲食。
1.多動腦:
不一定都得要打麻將,打麻將只是其中的一種,但也不能1天打8個小時,可以換成多旅遊、多烹飪煮菜、多跟朋友吃飯、喜歡插花就多設計花,動動腦想看看要買什麼花材,不一定要花錢,也可以寫文章,每天寫日記,都是很好的動腦運動。
2.多運動:
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因為運動對大腦血管很有幫助,運動不一定要是打籃球等劇烈運動,每天可以排個半小時到1小時運動,像是走路快一點可以流汗,每天出門少搭1、2站捷運或公車,多走一點路也是很好的運動。
3.多社會互動:
常參加朋友聚會活動,多跟朋友聊天,互相陪伴,多社交互動可以降低失智的風險。
4.地中海型飲食:
青菜及水果要多吃,五穀雜糧也要多吃一點,多吃好的橄欖油及茶油,肉類部分則多吃深海魚油,但要特別提醒的是,沒有實證證明深海魚油等人工營養品,可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而是要天然取得才有預防的效果,不要花錢去買一個不一定有用的營養品,且吃太多也沒有好處。至於「避凶」,則是避免抽菸、肥胖、憂鬱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及頭部外傷。
延緩失智藥膳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先生則明確指出:「腦為元神之府」。元,首要也,元神乃人體潛在的高級思維活動,在腦中藏有的這種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就是腦神,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腎虛則髓不實,故而產生神經衰弱、失眠、記憶減退、耳聾、耳鳴、眼花及頭暈等症,因此,中醫認為,補腦須補腎,腎不虛則腦必健。
延緩失智穴道按摩法
提升專注力、提神穴位
◎穴位:三陰交。
◎位置:位於雙足內踝上3吋的位置。
◎功效:精神無法集中時,多按此穴具有提神的功效。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穴位: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上正當中,由兩耳尖直上,由頂上正當中稍後的凹陷處。
◎功效:有補腦和醒神的作用。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增強記憶力穴位
◎穴位:湧泉穴。
◎位置:位於腳板前人字縫的凹陷處。
◎功效:可增強記憶力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穴位:內關穴。
◎位置:掌腕橫紋上2吋。
◎功效: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預防失智
老人癡呆症有救了!
2012 年一月五日,美國 CBN 新聞台的醫藥記者報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椰子油在實戰中 打贏了老人癡呆症!
西方是傳統醫藥的基地,這個基地組織會誓死 捍衞他們千億美金的醫藥生意, 絕對不讓另類療法抬頭,所以在 CBN 新聞臺上的案例分享,一定有其參考價值。
原文是英文。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 人癡呆症,這個數字隨著人口老化正在迅速增長中。有人發 現椰子油對老人癡呆症有治療和預防功效,其中的一位 N 先生(Steve Newport)。N 先生的夫人,瑪麗醫生(Dr. Mary Newport)是佛羅裡達州 Tampa 醫院的初生兒醫生,瑪麗醫生發現她的先生有嚴重的老人癡 呆症,醫院為她先生檢查的時候,讓 N 先生畫一個鐘,她先生卻畫了幾個圓圈,隨後又毫無邏輯地 畫了幾個數字,一點都不像鐘。醫生把她拉到一旁說:「您 先生已經在嚴重的老人癡呆症邊緣!」
原來是這樣測試一個人是否有老人癡呆的。
瑪麗醫生當時很受打擊,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 放棄,她開始研究老人癡呆症,她的研究這樣說:「老人癡 呆,就好像腦子得了糖尿病,在一個人有糖尿,或老人癡呆 的症狀之前,身體已經出了問題長達 10 到 20 年。」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癡呆很像第一類或第二類糖尿病 ,起因是胰島素不平衡,因為胰島素出了問題,便阻止了腦 細胞吸收葡萄糖( glucose),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營養,沒有葡萄糖, 腦細胞就死了。
布緯博士的研究說,優質蛋白質營養了我們身體的細胞,但 營養我們腦細胞的是葡萄糖!只要掌握這兩種食物來源,我 們就是自己健康的主人!至於從甚麼地方找葡萄糖?
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裡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 找替代品,腦細胞的替代營養是酮(ketones),腦 細胞很歡迎酮,酮不能從維他命中找,椰子油含甘油三酸酯 ( triglicerides),椰子油中的甘油三酸酯吃 進身體中後,在肝臟中被代謝為酮,這就是腦細胞的替代營 養品!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 油,僅僅才兩個星期,他先生再去醫院做畫鐘測試時,進步 是驚人的。
瑪麗醫生是傳統醫術基地的一份子,她清楚知道傳統醫藥的 能耐,畢竟傳統醫藥能做的實在不多。三個星期後,N 先生第三次去做智能畫鐘測試,成績又比上一次進步,這個 進步不單是在智力上,連情緒和體力都有進步。
瑪麗醫生說 :「他本來已經無跑步,現在又可以跑了;已經有一年半的 時間無法閱讀,但在服用椰子油兩、三個月之後,他重新可 以閱讀了。」N 先生行動不便已久,早上不說話,現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起床後,他精神奕奕的,說說笑笑,會自己喝水、取餐具。 表面上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日常瑣事,但只有過來人或家裡 有老人癡呆的親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欣悅-能有這樣的進步 ,真是不容易。
瑪麗醫生出了一本書《如果老人癡呆有療方》(Alzheimer’ Disease: What If There Was A Cure?),書中記錄了老公戰勝老人癡呆的過程。服用 椰子油要注意:必須是純的、非氫化的(non-hydr ogenated),氫化的油與反式脂肪一樣危險。買油 的時候,要仔細檢查瓶子的標籤,如果上面有 hydrogenated 這個字,不要買。
註明是「精煉油」的,也不好,精煉油是化學精煉法,它只 能提供能量,但失去了營養價值。自上一個世紀以來,人類 對這類油脂的攝入量增加了兩倍,根據布緯博士的研究,這 是一切心腦血管疾病、腦退化、各類慢性病、肥胖症和皮膚 病、免疫系統衰退的主要原因。
這篇充滿科學知識的文章對油的研究結論和布緯博士一致( 有關布緯博士和布緯食療請參考《嚴選偏方》一書)。布緯 醫生曾指出,絕對不可選用任何氫化油。氫化油是將原本對 人體有益的、含有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人工灌入氫氣,使 油脂的分子結構扭曲,人腦用這種脂肪構建出的神經元細胞 膜,是一種劣質細胞膜,令腦功能退化。
大部分精煉油和所有的氫化油都是化學產品,是人類科學發 達後對社會的「貢獻」,這種油對人類健康所帶來的破壞, 好比波蘭斯基導演的電影《天師捉妖》,擅長捉妖的大師親 手把吸血鬼帶到了人間。在知道化學精煉油和氫化油對健康 的影響之後,其實我們能做的應變非常少,因為市面上只有 很少數的油是採用壓榨法,壓榨又根據溫度分為冷壓和熱壓 ,其中冷壓油最能保持油脂全部天然營養。
泰達博士(Dr. Beverly Teter)是美國馬裡蘭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油脂生化研究員,也是一位食用油專 家,她說,很多年前,椰子油被劣評為含膽固醇高,但科學 家後來又把這個說法推翻了,因為他們發現:膽固醇原來有 兩種,一種叫 LDL,是壞膽固醇;一種叫 HDL,是好膽固醇,對健康非常好,而椰子油中的膽固醇 是好的膽固醇。
椰子油被正式平反了,可是在網上與椰子油有關的資料還是 不多,特別是中文的網站。
同樣在中文的網站中,對布緯食療的正確理解幾乎等於零, 對食療中的成分─冷榨亞麻籽油的瞭解,很多營養學家大概 還停留在大學的念書期,知識每天都在更新,作為做學問的 人,不能疏於學習,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保守因循而誤導公眾 ,可以因為不知而有所保留,但不可以一棒打死。
在美國,科學家發現自己從前錯怪了椰子油,怎麼辦?
泰達博士說:「他們放出了一條資訊,說椰子油會增加血清 膽固醇(serum cholesterol)」草草的為椰子油平反,但這樣 的解釋含糊不清,也沒公開發表:「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對 椰子油就一直有誤解下去。」椰子油不但改進膽固醇,泰達 博士說,椰子油在改善老人癡呆症病者的腦細胞同時,還對 以下病症有效:帕金森病、肌肉萎縮症(ALS)癲癇症( epilepsy)、腦退化(dementia)、甚至 精神分裂和自閉症!
椰子油是腦細胞健康的福音,同時,椰子油是天然的抗生素 ,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又沒有副作用,不會傷害身體。
泰達博士說,天然椰子油和化學抗生素的分別,在於當椰子 油遇到細菌的時候,椰子油會把細菌對身體的破壞力壓低, 讓體內的免疫系統集中力量對付病菌;但是化學抗生素,可 能同時把病菌和白血球都殺死了。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 在服用抗生素和類固醇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體快虛脫了, 因為這種化學原子彈是好人壞人都格殺勿論的。
這篇文章沒有說椰子油應該怎麼服用,份量是多少,也許瑪 麗醫生的書中-《如果老人癡呆有療方》(Alzheim er’s Disease: What If There Was A Cure? By Dr. Mary Newport)
可以找到答案。每個成年人每天吃兩湯匙的份量,是很安全 的,我自己是把油直接混在飯或麵中吃;兒童吃半到一湯匙 。
如果通過改變飲食,平日食物中加入椰子油這一類的優質天 然健康食物,已經可以讓我們重新健康起來,為什麼還要吃 化學合成品?維他命、DDT、反式脂肪、棕櫚油、防腐劑 …等等各種各樣的「科研成果」,到頭來有多少已經變成危 害健康的東西?半個世紀來,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健康 受到嚴重破壞,這都是「科研成果」加上無法控制的貪婪結 果,把吸血殭屍帶入人間的,是我們自己啊。
如何預防老人癡呆症
老年癡呆早期症狀“老糊塗”可能是老年癡呆老人突然變得很健忘,而且易怒,家里人不要以為這種“老糊塗”是正常的,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表現,應及早發現診療。76歲的李婆婆最近突然變得很健忘,而且易怒,動不動就對家人發火。剛開始,兒子以為母親的變化是正常的,但有一天,走丟了的李婆婆被民警送回家,兒子才意識到嚴重性,連忙將母親送到成都市慢性病醫院檢查。
經該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航診斷,李婆婆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癡呆症。李航提醒,“老糊塗”要警惕老年癡呆纏身。誤區:“老糊塗”是正常的李航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腦細胞進行性衰退的腦部疾病,發病對象為60歲以上的老人。
一旦老人患上此病,他們的思維、記憶以及執行功能將逐漸退化,直到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能力,這也是繼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之後的第四位導致人類死亡的原因。
“老年癡呆發病初期很隱匿,家屬通常察覺不到,通常表現為記憶力障礙,記不得剛做過的事,記不清時間地點,以及性格改變,如煩躁焦慮、抑鬱等。”李航說,很多人都將這些現象歸結於“老糊塗”,認為是人在衰老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這,是人們的一大認識誤區。
統計顯示:
在80歲以上人群中,大約20%患有癡呆,這意味著80%的高齡老人沒有患上該病,也就是說“老糊塗”是不正常的,很有可能就是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患者與一般健忘者的區別是:
老年性癡呆患者記不起發生過的事,即使經過反复提醒也回憶不起來,而一般的健忘者只是遺忘事情的某一部分,經人提醒就會想起。老年性癡呆患者喪失了識別周圍環境的能力,不知身在何處,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語言越來越貧乏;而一般健忘者對時間、地點、人物關係和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絲毫未減,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預防:
多動腦 老人別太閒“得了老年性癡呆也沒有辦法,反正是治不好的,不要那麼麻煩了。”對於人們的這種認識,李航說,正確的認識應該是,老年性癡呆是一個漸進的老化過程,輕度和中度患者經過治療會延緩疾病的進展,甚至可以通過治療恢復部分功能。老年癡呆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可以通過預防降低患病機率。
日前有報導稱,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活有助降低老年人包括80歲以上人群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 “做家務能動腦動手,對預防老年癡呆有好處。”李航表示,老年人退休後不要閒著,要多動腦,找事做,盡量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些,比如讀書看報、多與人交流等,“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大腦太閒了”。低溫養生!延緩衰老的方法
低溫養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或者室溫的適宜。 目的在於讓人體保持一個相對低溫的狀態,這樣可以降低細 胞代謝速度,進而延緩衰老的目的。其實,很多養生的書籍 都宣導女性要保持體表的高溫溫度,以確保健康,但其實, 女人更需要“低溫養生”。因為女性屬陰,包括女性體內的 所有液體物質,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淚、陰道分泌物 等。所以更需要陰性物質的滋養。
再者,女性很容易就出現陰虛,體現為手心、足心、心口發 熱等症狀;而“低溫養生”可使人體的體溫降低,陰得以涵 養,重新恢復陰陽平衡,陰虛所致不適感就會逐漸減輕直至 消失。
低溫養生的要義在於飲食方面:
1.不要吃太過燙口的食物,注意適當低溫烹調。
2.不要吃太過燥熱的食物,三餐食譜向稍涼性食物傾斜。
3.節制進餐,飯吃七分飽。
4.喝水以"溫開水"為佳。每天注意補充水分。
常吃深綠葉菜延緩大腦衰老
人們最為熟知的是,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不過, 吃魚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魚油也未必是解決老年性認知衰退 的靈丹妙藥。膳食中還另有一些幫助保持大腦健康的因素, 其中富含葉酸等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最為人們所 關注。
在膳食中增加菠菜、藍莓、草莓、黑巧克力、綠茶、螺旋藻 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對於預防認知功能隨年齡的增長 而下降有明顯幫助。
那麼,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類對於認知功能最有幫助呢? 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水果吃多吃少,與認知功能的退化並無 顯著聯繫,但蔬菜攝入總量越多,認知功能的下降危險就越 低。特別是深綠色葉菜,攝入量越高,認知功能的衰退就越 少,差異極為顯著。
為何蔬菜比水果對保護大腦更有價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 綠葉蔬菜抗氧化物質含量和維生素含量高於大部分水果,另 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水果含有較豐富的果糖,而有研究提示, 果糖攝入量高,可能會促進大腦衰老,增加癡呆症發生的風 險。
或許我們可以說,維護一個聰明健康的大腦,多吃綠葉蔬菜 ,就像多吃魚一樣重要。
最後還要提一提科學家們的其他健腦忠告——少吃肉類脂肪 ,少喝甜飲料,少吃甜點甜食,少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 脂肪的食物,減少精白米面比例以降低膳食血糖反應,補充 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學會減輕精神壓力,多運動、勤動 腦等,都是讓自己大腦保持年輕的要點。僅僅經常吃魚還遠 遠不夠哦!
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
人們最為熟知的是,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不過,吃魚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魚油也未必是解決老年性認知衰退的靈丹妙藥。膳食中還另有一些幫助保持大腦健康的因素,其中富含葉酸等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最為人們所關注。
在膳食中增加菠菜、藍莓、草莓、黑巧克力、綠茶、螺旋藻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對於預防認知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有明顯幫助。
那麼,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類對於認知功能最有幫助呢?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水果吃多吃少,與認知功能的退化並無顯著聯繫,但蔬菜攝入總量越多,認知功能的下降危險就越低。特別是深綠色葉菜,攝入量越高,認知功能的衰退就越少,差異極為顯著。
為何蔬菜比水果對保護大腦更有價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綠葉蔬菜抗氧化物質含量和維生素含量高於大部分水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水果含有較豐富的果糖,而有研究提示,果糖攝入量高,可能會促進大腦衰老,增加癡呆症發生的風險。
或許我們可以說,維護一個聰明健康的大腦,多吃綠葉蔬菜,就像多吃魚一樣重要。
最後還要提一提科學家們的其他健腦忠告——少吃肉類脂肪,少喝甜飲料,少吃甜點甜食,少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減少精白米面比例以降低膳食血 糖反應,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學會減輕精神壓力,多運動、勤動腦等,都是讓自己大腦保持年輕的要點。僅僅經常吃魚還遠遠不夠哦!
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主要是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記憶力、定像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失智症可能伴隨干擾行為,像是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若是狀況太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過了35歲記憶力會隨著年紀慢慢的退化。
引起失智症之原因,腦退化(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顱內病灶(如中風、腫瘤、外傷、硬腦膜下血腫、正常壓水腦症),中樞神經感染(如梅毒、愛滋病),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氏症候群),代謝疾病(如尿毒症、肝性腦病變、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 B1、B12、葉酸、菸鹼缺乏),毒物(如酒精、重金屬、鎮定劑)。
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失智症,好發於65歲之後,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 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如下,老年、唐氏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停經、頭部外傷、血脂 蛋白第四型基因、低教育程度、女性。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 又稱老人痴呆症。近年來,全球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據估計,在美國有450萬人(1.5%人口比率)罹患阿茲海默症,預估至2050年,將有132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日本約170萬,英國約77萬,全球約1800萬 (2004年)。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1/index-13823429768403998012.html
失智症(英語:Dementia、德語: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來自拉丁語(de- 意指「遠離」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進展。特別會影響到記憶、注意力、語言、解題能力。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失智症可分為可逆或不可逆,視疾病成因而異。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個不特定的概括名詞。也稱癡呆症。香港從2010年10月29日起,正式將癡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
症狀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失智症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失智症之症狀也包括人格或行為改變。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這叫譫妄,症狀類似精神病或失智症。由於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會有精神錯亂症狀。
儘管混亂症狀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獲得緩解;精神科藥物也能協助穩定情緒、減少幻覺妄想、或者衝動控制。但目前藥物尚未能減緩腦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隨憂鬱症,最好由專業醫療人員診斷治療。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為一種在正常意 識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表現之疾病。尤其與大腦皮質之退化導致功能之喪失有關,這些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及空間關係等,且盛行於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劉秀枝醫師的調查顯示,國內約有二至三萬的老人罹患老年失智症。一、原因:
目前認為造成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學說為 "膽素激性神經傳導的假說"(cholinergic theory) 即認為腦部的acetylcholine neurosystem有缺陷,導致腦部的acetylcholine(Ach) 濃度下降,造成大腦皮質退化所產生。但目前大多仍 無正確定論。
二、症狀:
其臨床症狀可分成以下三點:
1.認知方面的症狀:
記憶力喪失,初期短期記憶喪失,只記得過去的事卻忘記現今的事,失語及失用症,缺乏方向感及空間感 ,易走失,思考能力及判斷能力喪失,進而與人溝通 有問題,無法處理日常生活。
2.精神方面的症狀:
妄想、多疑、視及聽幻覺、失眠、憂鬱、躁鬱症傾向。
3.行為問題:
有的會有攻擊性行為、躁動不安、多話、多吃等。
三、癡呆症的治療:
治療癡呆症分二個層面,一為病因的治療,另一為症狀的治療。又可分成三類:
1.進行性病因:
為一種退化性的癡呆,以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名。其發生率約佔癡呆症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另外,包括帕金森氏症、畢克氏症等,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有效治療。
2.可阻止惡化或部份改善的病因:
如血管性癡呆 (在臺灣約佔痴呆症的三分之一),通常都是頭部外傷後遺症或是腦炎後遺症。這些病因如被控制住,症狀會穩定在某一程度,不一定會惡化。
3.可治療性病因:
包括:腦內腫瘤 (包含硬腦膜下血腫)、水腦 (正常壓水腦、阻 塞性水腦)、代謝性原因 (肝腎功能衰竭、內分泌失調、電解質不平衡)、 營養失調 (維生素B1、B12、葉酸...等缺乏)、中毒 (藥物、金屬、酒精中毒)、腦部發炎 (神經性梅毒、隱球菌腦膜炎)、功能性精神病 (憂鬱)、感覺器官障礙 (失明、失聰)。若是這些病因所引起的癡呆症,根據病因治療,痴呆症的症狀是可能可以恢復的。
關心「失智症」病人 防患未然 十大前兆報你知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與混合性,而其中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就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Alois Alzheimer醫師於1906年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
林義濱醫師說,病理學上主要是由於類澱粉質(amyloid)所形成的異常老年斑塊及Tau蛋白組成的神經纖維糾結,造成腦部組織與功能的退化;解剖學上,則以侵犯顳葉內側的海馬迴為主;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由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導致,其特徵為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林義濱醫師說,一般而言,正常老化是人類在身體與心理層面的一個緩慢退化,因為這個原因而使得對外界事物或資訊的處理會較年輕時來的多花一些時間,但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或正常社交行為出現問題,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這是症狀,應該要接受治療。
林義濱醫師指出,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如果發現家裡的長輩出現了下列十大警訊時,建議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
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
9.個性改變。
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林義濱醫師強調,根據目前的醫學文獻回顧,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藥物(乙醯膽鹼抑制劑)加上非藥物治療,已有明確證據顯示能維持或延緩認知功能退化,且越早期治療或接受治療時間越長,延緩退化效益越大;而失智症中期之後患者所出現較易困擾照顧者的行為精神症狀,目前也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來改善;至於預防失智症,目前實證醫學顯示,多動腦(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多運動、多參與社交活動、採取地中海飲食,皆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另外,還包括戒菸、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避免頭部外傷等,這些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的。
【預防阿茲海默症 吃枸杞有幫助】
〈中時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 2014.02.27〉
現代人重視健康,許多所謂能「補身體」的藥膳食材也跟著翻紅,就連在日常飲食中也能看見它們的蹤影。特別是近日天氣變化無常,每當氣溫驟降,民眾便一窩蜂的往食補餐館跑,薑母鴨、當歸排骨、羊肉爐等店無不高朋滿座,人潮絡繹不絕。
但您知道嗎?傳統的藥膳除了能補之外,也可能有預防疾病的功效。根據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究,枸杞對於神經具有保護作用,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可能有一定的功效。
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枸杞擁有如葉黃素、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以及鋅、銅、鈣等微量元素,營養價值相當高。在傳統中醫裡,主要用來改善腎臟與性功能,另外亦有淨化血液的作用。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發現,枸杞能保護腦細胞避免受到β-澱粉樣肽(β-amyloid peptide)的危害,也就是說,這樣藥材能減低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病理變化。此外,根據這樣研究的結果,團隊也大膽推測,食用枸杞能預防這項導致記憶損失的疾病-阿茲海默症。
研究人員相信,在未來,所謂的枸杞萃取物可能會扮演著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角色。因此,建議民眾可以每日適量食用枸杞,無論是煮湯或是泡茶的形式都可以。
【防痴呆症 多吃哪些東西 】
●菸鹼酸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菸鹼酸能夠防止老化導致的認知功能衰
瘦肉類、魚類、深綠色蔬菜、乳品、豆類、堅果、糙米或全
●DHA
在大腦皮質中,DHA是神經傳導細胞的主要成分,亦是細
DHA屬於w-3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海產食物都
對於素食者來說,可多攝取含α-次亞麻油酸的食物,α-
早期失能的走路觀察
觀察長輩走路的樣子亦是觀察長輩是否有早期失能的重點。
例如:
• 罹患巴金森氏症的病人走起路來會有身體前傾、步履緩慢、
• 常壓性水腦症的三大症狀之一是走路小碎步。
• 失智病人行走時,因為平衡感和協調性不好,所以重心會飄
想知道長輩平衡能力好不好,可以試著做下方的測驗!
《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
參考 http://goo.gl/LvZLme
吃魚抵抗老年癡呆症
拉什大學醫學中心通過研究發現,與很少將魚納入食譜的人相比,每週至少吃一次魚的人更不易患老年癡呆症。芝加哥聖路加醫學中心的瑪莎威•莫里斯(Martha Morris)醫生,對815個年齡在65歲到94歲之間的人進行了長達7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定期吃魚的人比從不吃魚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降低了70%。
科學家們發現,魚肉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抵抗老年癡呆症的關鍵:DHA能夠延緩老年癡呆症的發展,成為腦健康,以至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
研究:視網膜變化 可能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新頭殼newtalk2013.11.14 劉奕霆)根據BBC網站13日報導,一項在美國神經學會會議上的研究表示,在人體眼睛內特定細胞的變化,可能有助於提早診斷出阿茲海默症的病因,未來如果驗光師或眼科醫師有適合的檢查工具,在定期的眼科檢查時就可以順便針對阿茲海默症進行檢驗。
這項研究是由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特納博士(Scott Turner)帶領的團隊執行的研究計畫,特納指出,由於眼睛在胚胎時是大腦突出的構造物,因此視神經就是大腦的延伸,而視網膜是視神經的末梢,藉由視網膜細胞檢查,能了解腦細胞的狀況,許多阿茲海默症的病理過程都和眼睛內特殊細胞的變化相同。
過去在視網膜的檢查中,對於視網膜的厚度並沒有詳細的研究,特納的研究團隊在阿茲海默症的動物實驗研究中,發現視網膜的10層構造裡,內核層(inner nuclear layer; INL)和神經節層(ganglion cell layer; GCL)的大小各減少了一半及1/3,特納表示,這也表示未來可能有一個新的方式,只要簡單的透過眼睛檢查,就可以診斷或預測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特納提到,目前他們對於視網膜厚度的變化可以預測阿茲海默症仍然是一個推測的論點,過去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非常昂貴,而且是侵入性的;他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個研究,發展出較便宜且非侵入性的視網膜厚度的檢查。
在英國進行阿茲海默症研究的菲普斯(Laura Phipps)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視網膜細胞的損失與阿茲海默症相關,他也認為這是必須積極進行的研究。
菲普斯認為,要能夠準確診斷阿茲海默症以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繼續投資大量經費於研發部門,以提高正確診斷的原因。
失智迷途不知返 小工具找回家的路
(【華人健康網 駱慧雯 2013年5月6日)最新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發現,國內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20名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讓家屬和照護者最感困擾的就是「迷路」和「走失」,擔心失智長者一出門就回不了家。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幾個小撇步做為參考。
掩飾性裝置 預防失智老人外出迷路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長者因疾病造成認知功能受損,外出時經常發生迷失方向、忘記回家路途的情況。長者若有走失疑慮或曾經迷路經驗者,家屬或照顧者可善用以下方法,降低長者獨自外出、走失的風險,甚至幫助茫然的長者盡快回到溫暖的家。
住家門口裝設掩飾性警示鈴,或在門把吊掛鈴鐺,就像便利超商的門鈴一樣,遇到家人進出時會發出聲音,藉以讓照護者提高警覺,及時掌握失智長者的行蹤,避免獨自外出而增加走失的風險。
若是中度以上的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變差,此時可在門口裝設窗簾掩飾,讓長者誤以為窗戶,也就不會做「開門」的動作,減少外出的機會。
善用友善社區和守望相助的概念,事先告知社區管理員、住家附近的派出所員警、長者常去的店家和鄰里長,讓大家瞭解家中有失智患者,若發現其有獨自外出的情況,可藉故留下聊天,且及時通知家屬接回,以免走失。
找到回家的路 善用3科技防走失
除了上述方法,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也能利用「指紋捺印」、「愛心手鍊」和「衛星定位」等方式,讓失智症患者迷路時,可透過警方和社福單位協助,盡快找到回家的路。
【指紋捺印】
民眾遇到迷路的失智者,多會就近送到附近警察局,若失智患者在警政系統有指紋建檔資料,將能在最短時間內透過指紋辨識特徵確認身份和居住地,進一步聯絡家人,因此建議家屬或監護人若發現失智患者有走失之虞,可到各縣市的指定警察局接受指紋捺印建檔。
湯麗玉表示,若失智長者對到警察局「壓手印」有排斥感,或認為「自己沒犯罪,為什麼要到警察局?」此時可透過團體活動,卸除患者防衛心,在便衣警察不著痕跡的協助下,完成指紋捺印的動作。此外,民眾也可上網搜尋「自行指紋捺印」,下載自行捺印專用指紋卡,提交警政單位完成建檔。
【愛心手鍊】
不同於指紋捺印是向警察單位申請,愛心手鍊的申請管道是「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或縣市政府社會局。愛心手鍊刻有24小時防走失的服務專線0800-056-789,只要告知服務人員手鍊的編號,就能馬上聯絡到患者家屬,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長者回家。不過,愛心手鍊有外型粗獷、容易拔脫的缺點。
【衛星定位】
常見的個人衛星定位器有手錶型、手機型和B.B. call型,失智長者外出時隨身攜帶,家屬就能透過衛星定位瞭解所在位置,也能讓長者在迷路時發出緊急求援的需求。
不過,個人衛星定位器的申請流程複雜,首先需經醫師診斷證明,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再向各縣市的輔具資源中心申請輔具評估,隨後向所在地公所社會課申請核定,核定通過後需在6個月內完成購買衛星定位器。整個流程預估要1年,但依病症程度和家庭經濟能力等因素綜合考量,分別享有5千至1萬元的補助。
湯麗玉提醒,使用衛星定位器的民眾,家屬不要忘記幫忙充電,且患者外出時務必攜帶,最好是和平常會帶出門的東西放一起。
引用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039
把握三動兩高 讓你延緩失智症
憂鬱症和失智症常會併發,憂鬱但沒有失智的患者,常會抱怨記憶力、專注力不佳,但實際狀況卻沒有那麼差。情緒不佳、冷淡、沒動機也可能是失智症的症狀。通常能夠以認知缺損來區辨失智症和憂鬱症,憂鬱症的老人是變成失智症的高危險群。
雖然大部分的失智症是不可逆的,但併發的BPSD卻可以有效地控制與改善。治療這些症狀,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改善,有著極重大的意義。適度使用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可改善其症狀。
在家裡應該如何幫助失智症的患者,第一提供支持治療,提供病患熟悉的環境提供固定且有結構化的生活作息,訓練認知功能,強化病患剩餘的功能,矯正病患的聽力與視力,加強照顧者的照顧技巧、注意照顧者的身心狀況,還可以做光照治療、團體治療、懷舊治療。
失智症家屬首先要先照顧好自己,失智症的照護原則,「一百個失智症患者有一百種樣子」,照護過程盡量不直接否決患者的想法。家屬可以鼓勵患者學習,減少衝突,提供熟悉穩定的生活作息與環境,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照護者面臨的壓力,壓力來源有生理壓力、情緒壓力、經濟壓力、社會壓力。
賴雅文醫師指出目前失智症協會的口號是三動兩高,三動指請動你的頭腦、多從事休閒活動、多做一些有氧的運動,兩高則是高等教育以及高抗氧化的食物。高抗氧食物即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吃大量蔬菜、少油、少肉,以及遠離危險因子,避免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肥胖,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1/index-13823446408117798012.html
吃咖哩預防失智?薑黃素功不可沒
咖哩是民眾日常中經常食用的食物,但你知道嗎?咖哩除了美味好吃外,甚至還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指出,每周吃2至3次的咖哩,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薑黃素是從將黃提煉而出的成份,具有抗菌、預防血液凝塊,以及抗氧化、預防自由基產生的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效果。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發現,咖哩之所以能夠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是因為構成咖哩的香料中含有薑黃素成份的緣故。薑黃素是從將黃提煉而出的成份,具有抗菌、預防血液凝塊,以及抗氧化、預防自由基產生,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失智症患者腦中有澱粉狀蛋白質沉澱,會造成腦神經細胞及血管細胞的死亡,而薑黃素可抑制這樣的情形。除此之外,氧化傷害、發炎也是造成腦部傷害的重要原因,而薑黃素也有抑制發炎、抗氧化的功效。因此,藉由食用咖哩,確實能夠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但要注意的是,坊間市售的咖哩成份不一,除了構成咖哩的基本香料外,其中的糖分、鹽分、脂肪含量高,且多添加了其他的添加物。因此,民眾在食用時應該注意熱 量的攝取。並在烹煮時除了肉類外,常見的紅蘿蔔、馬鈴薯外,應多加入新鮮的蔬果均衡一下,像是蘋果、洋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但能夠補充到薑黃素,也能 補充到足夠的纖維質,對人體更有益。
但要注意的是,薑黃素雖然不會對人體造成副作用,但是孕婦、有膽結石問題、血液凝固問題的民眾不宜食用過量。
不 過,攝取薑黃素雖然對人體不會造成其他的副作用,且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老人失智症等有一定的效果。但像是孕婦、有膽結石問題、使用抗凝血劑、血液凝固問題 的患者,在食用的份量上就要注意。因為,薑黃素中的成份可能會有刺激子宮收縮、刺激膽囊收縮、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民眾應多加注意,避免造成身體刺激。
以下是簡單的咖哩入菜食譜:
【咖哩豆腐湯】
材料:
洋蔥1/2顆、香菇5朵、筊白筍2支、板豆腐1塊、小黃瓜1條、綠咖哩粉1包、草蝦6隻。(約2人份)
做法
1、將洋蔥切段、香菇對切、筊白筍、板豆腐、小黃瓜切成方便入口的大小。
2、拿一湯鍋,放入約1000c.c的水,等待其燒滾。
3、在平底鍋放入少許沙拉油,熱鍋後,將切好的洋蔥、香菇、筊白筍、小黃瓜,放入拌炒,炒至熟後撈起。
4、將綠咖哩粉、炒好的食材放入鍋中攪拌均勻,等它再次滾起後,放入板豆腐、草蝦。帶草蝦變紅後即可熄火起鍋。
引用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pchomehealthcare/20131028/index-13829499597435098012.html
腰圍越大 越易患"老年癡呆症"
《神經病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稱,在40多歲時大肚腩會導致70多歲時老年癡呆症危險增加3.6倍。
全國首創失智關懷專線 1999轉5880
(張芷瑄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3年9月23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表示,失智症會造成患者記憶力、定向感、判斷力和語言等功能逐步退化,常會出現黃昏症候群和日夜顛倒等問題,不僅是患者本身,家屬也因承受沈重的照護負擔,經常成為「隱形病人」。為了提供失智症家屬正確的疾病知識,瞭解如何和患者相處,減少衝突和困擾,台北市衛生局領先全國,已於9月25日啟動全台第一個24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市民只要打1999轉5880(我幫幫您),無論白天或夜晚,都能獲得失智症關懷專員提供的專業照護協助。
近年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失智人數也隨之增加。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全國第一個24小時全時服務的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我幫幫您),已於9月25號啟動。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指出,台灣現有失智人口逾19萬人,未來每年將增加1萬名失智患者。秘書長湯麗玉說,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十分有限,許多人不知道失智症病徵、如何治療、社福資源等相關資訊,但現在透過關懷專線,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衛生局局長林奇宏進ㄧ步說明,失智症影響層面之廣,使家屬承受沉重的照護負擔。
擔任關懷專線代言人的李艷秋說,母親也是失智症患者,在照顧媽媽的過程中,儘管發現媽媽身體住著另一個人的靈魂,但是感謝一路上有許多協助,希望藉著關懷專線的成立,提供給更多需要服務的家屬以及民眾。
衛生局表示,關懷專線的服務範圍包括就醫資訊、疾病衛教、行為問題因應方式、照顧原則和技巧、瑞智學堂與社福照護等,只要撥打1999轉5880(我幫幫您),專業諮詢人員將會視情況需要,轉介服務和資源。
全球失智將逾1億 長照機制應改善
( 華人健康網 馬婉娟 2013年9月26日)在台灣,2012年約每6.7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 位老年人口,至2060 年將降為每1.3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 位老年人口;屆時老年人口的比例為39.4%,照護人力嚴重不足,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政府,必須加緊腳步,投入成本增設長照機構、訓練專業人員,且要建立品質評量與監督系統。
高齡者劇增 照護人力嚴重短缺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公布2013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內容提到2050年時,推估全球需要他人支持照顧的高齡者將達到2億7千7百萬人,其中有半數是失智症患者,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失智症協會都呼籲所有的政府應把失智症列為優先議題,並制定「國家失智症計畫(National Dementia Plan)」。
失智症患者因認知等功能逐漸退化,需要長期照護,對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人來說,犧牲自己的時間和辛勞所承擔的照顧壓力,會隨時間累積,但雇請居家照護者費用昂貴、坊間照護機構品質又參差不齊,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台灣在失智症居家照護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親族照顧的模式已不足以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
長照機構不足 專業度參差不齊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台灣有各式各樣的長照機構,但數量不足,且各縣市機構數量差距大,對患者家屬來說常是「看的到、吃不到」,再者目前仰賴長照機構的老人中,有6成是失智症患者,未來失智老人數量增加,勢必需要更多專業照護,所以增加機構之外,也應增設分級制度,讓機構專業度提升。
為了提升機構專業度,政府需擬定評鑑及監督制度,針對失智症患者所需要的照顧、環境評估,做出分級制度,不同程度的失智症患者也應分開照護,台灣失智症協會希望政府盡快投入成本,也同步推動長照保險,補助家庭照顧者。
提供專業訓練 加強社區服務
針對家庭照顧者,政府也應盡快擬定更良好的整合系統,以個案管理師作為老人整合性長期照護系統的一部分,直接支付家庭照顧者與改善付費照護者的酬勞與工作條件,這投資可讓付費照護人力更穩定、減輕照顧者壓力,以及有較佳的照護品質。
社區照顧部分,台灣失智症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在芬蘭有一個叫做「團體家屋」的機構,一個單位約照顧6到8為失智症病患,並依照病情程度給予不同照護,且發掘這些患者的專長,讓他們彼此照顧,比如其中一位80歲的老太太擅長洗碗,她便每天專心負責洗碗的工作,不僅讓病患有成就感,對控制病情也有幫助,是未來台灣可參考的方向。
全球每4秒增1位失智症患者 老年人需要家庭關愛
(大紀元 朱文 2013.9.30)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失智症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流行病」。 每4秒就有一老人患失智症,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目前全球約有5千萬失智症患者,據瞭解,老年失智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2010估計全球有超過3千5百萬失智症患者,並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增長,全球平均每4秒就增加1位新的失智人口。國際失智症協會推估2050年需他人照顧者逾兩億七千萬人,其中五成是失智症患者。
老年失智症(英語: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阿茲海默症,又稱老年癡呆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它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疾病。除了約5%是遺傳外,任何人都可能得到,而且年紀越大,得病的機會越大。
視網膜診斷失智症醫學已研究出失智症就是大腦裡的細胞死亡,並堆滿了黏黏的斑塊(Β-澱粉樣蛋白)。經過10年20年後,才顯現出失智跡象。據台灣《華視》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蛋白也堆積在病患的視網膜。
加州大學神經學系系主任布萊克醫生表示,所以只要像檢查視力一樣,利用高解析度的儀器檢測,就能早期發現失智症。
失智症預防勝於治療據《蘋果日報》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8成年長者可以透過適量飲酒,改善記憶力及學習能力,預防腦退化與老人癡呆症。
美國肯塔基大學及馬里蘭大學研究發現,身上沒有APOE e4基因的中老年人適量飲酒,可預防腦退化症、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其中每星期喝7至14杯酒的效果最為顯著。當然飲酒也應適度。這項長期研究,針對麻省619名年齡介於69至92歲的老年人進行檢查,分析他們自1948年起到現在的喝酒習慣及認知機能所得到結論。
失智老人需家人關懷 每年9月21日是 「世界老年癡呆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愛相伴」。由於醫學界對失智症仍束手無策,唯有靠身邊家人及早發現及時協助,才可讓長者生活的有尊嚴。
台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李艷秋因為母親罹患失智症,特別擔任台北市24小時失智症關懷專線推廣大使,鼓勵失智症家屬關心與照顧患者。據華人健康網消息,李豔秋回家最想看到失智媽媽微笑,她看著「身體住著另一個陌生靈魂的媽媽」;心中想著「只希望媽媽別忘了我!」。李豔秋的母親今年88歲,發病迄今近10年,她記憶中體貼、溫柔的媽媽,性格突然變得挑剔,且電話還未掛斷就否認自己曾在同一通電話中說過的話。李豔秋警覺媽媽異狀,就醫確診為失智症後,僱用看護協助照顧,但李媽媽因失智症出現嚴重的疑心病症,老是懷疑看護人員偷錢,導致看護一個一個離職,一個月連換12個。為了解決問題,李豔秋決定與媽媽同住,白天帶媽媽到失智症協會參與團體治療活動,夜間則由自己和看護輪流照顧晚上精神好、睡不著的媽媽。患者雖大腦功能仍漸漸退化,不過,李豔秋覺得有家人協助,媽媽的失智症病情穩定。
生活高招 阻擊老年癡呆症
✿1、每天喝兩杯蘋果汁:
蘋果汁可促進大腦中乙醯膽鹼的
✿2、吃肉桂:
最新研究發現,肉桂有助於防止老年癡呆症
✿3、喝咖啡:
喝咖啡可緩解大腦衰老。中年女性每天喝咖 啡3—5杯,20年後,其早老性癡呆危險降低65%。梅 奧診所專家建議,每天喝咖啡2—4杯。
✿4、多受教育:
✿4、多受教育:
大學教育強化學生注意力、閱讀能力等腦 力活動,有助刺激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如果沒有接受大學教 育,那麼不妨參加成人教育學習。
✿5、多社交:
✿5、多社交:
多與朋友外出進餐或參加體育活動、旅行、 聚會、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各種俱樂部、參加社區志願 活動、常看親朋好友等活動,都有助於改善記憶和思維能力 。
✿6、保護視力:
✿6、保護視力:
保持良好視力,老年癡呆症危險減少63 %。如果視力不好,每年看一次眼科接受相應治療,那麼老 年癡呆症危險也會減少64%。眼睛可反應和影響大腦功能 ,特別是老年人群。
✿7、每日沉思冥想:
✿7、每日沉思冥想:
經常沉思有助於增加大腦灰色物質, 有助大腦修復。每天沉思冥想幾分鐘有助於保護大腦敏銳性 ,降低早老性癡呆危險。
✿8、地中海飲食:
✿8、地中海飲食:
“綠葉蔬菜+橄欖油+少量葡萄酒”的地中海飲食,可以使 早老性癡呆發病率降低一半。地中海飲食還包括:魚類、堅 果、豆類、番茄、洋蔥和大蒜等。地中海飲食所含豐富的抗 氧化劑是抗衰老的關鍵。
✿9、室外散步:
✿9、室外散步:
散步有助於平靜情緒和改善短期記憶。每 天可以花1小時散步、逛街、遊植物園等。在植被茂密的地 方散步可使注意力和短期記憶改善20%。
✿10、減少糖攝入量:
✿10、減少糖攝入量:
吃糖太多會增加早老性癡呆風險。 建議,不要飲用導致肥胖症的含糖軟飲料。糖攝入來源最好 是蔬果和其它自然甜味劑來源。礦泉水、不加糖的冰茶、果 汁、低脂牛奶是最佳選擇。
✿11、減少牙病:
✿11、減少牙病:
牙周病會導致炎症,炎症因數會隨血流 進入大腦,對大腦細胞具有一定的毒性,會導致負責記憶的 大腦區域受損。建議,應該養成經常刷牙和使用牙線的習慣 ,有牙病及早醫治。
✬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粉絲們~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工作過長!老年癡呆的“禍首”✬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粉絲們~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維爾塔嫩博士帶領研究人員,1980年開始跟蹤調查了2214名政府部門行政人員,調查結果發表在近日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調查發現,39%的人每週工作時間低於40小時,53%的人每週工作時間在41小時至55小時之間,8%的人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
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時間過長對中年人的認知能力可能有負面影響,而認知損傷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研究人員還說:“工作時間過長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跟工作時間長度合理的吸煙者差不多。
英國人的工作時間是歐洲國家最長的,8個人中就有一個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工作壓力的專家庫伯教授說:“超長時間工作無疑會讓你疲憊,如果你一直都這樣,大腦運行、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它還會影響你的工作績效。
失智症世紀威脅 照護人力挑戰大
(台灣醒報 李昀澔 2013年9月23日)「全球失智人口持續增加,到2050年時,我們需要的照護人力將是目前的3倍以上。」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年齡老化將造成失智症人口大幅增加,未來勢必面臨照護人力嚴重不足的危機。失智患者需要長時間的陪伴及專業的看護,各國有必要及早正視照護人力的養成問題。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評估,全球現已有1億人口,主要是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需要旁人照顧起居,這數字到2050年時將會提高到2億7700萬,而且其中半數可能罹患各種失智症,光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就將是目前的3倍以上,屆時勢將造成照護人力嚴重不足。
失智症大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0年時全球有3500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半數以上居住在國民收入相對較低的國家。「印度及中國這些人口稠密的國家,必須盡快研擬政策因應即將到來的失智症大流行。」英國國王學院精神病學教授馬丁普林斯表示,「這些國家的社會與經濟正在大幅變動,很快他們的家庭結構就沒有能力再照護失智患者。」
馬丁普林斯更指出,世衛組織所謂「步步進逼的威脅」其實是全球性的問題,「過去女性承擔了許多照護家人的責任,但是現在婦女都要上班,看護工作誰來做?」城鄉差距也將使失智症照護更形艱難,「年輕人都在城市,而鄉下都是老人,也就是最需要照護的族群,被我們遺棄在鄉下了。」
國際失智症協會將照護阿茲海默症患者所需的醫療費用、日常看護支出及病人無法工作帶來的經濟損失納入考量,估算全球照護阿茲海默症患者每年花費超過3760億美元。在英國,每10個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個需要長期照護,單一家庭若要承擔飲食、盥洗、更衣、如廁及就醫等吃重的照顧工作,就有一個家庭成員必須辭掉工作。
單一家庭難負擔
在美國也有相同的情形。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的統計,美國現有1540萬名成人,每天平均付出3.1小時,無酬照顧失智患者;但美國25至54歲的成人每天有8.8小時工作、7.6小時睡覺,還必須照顧孩童,剩下的時間其實不容易負擔3.1小時的失智症照護。
美國阿茲海默協會細究照護人口的組成,發現其中13%為了照顧失智患者,選擇工作時間較彈性的兼差工作,11%則選做較不需耗費心力的工作,另有11%乾脆辭掉工作,當全職看護;而這些照護人口當中,有3分之1因為收入減少,必須減省開銷。更讓人憂心的是,2013年的世界失智症報告顯示,同時必須工作及照護失智患者的民眾,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無此負擔民眾的3倍。
過去照護失智患者的工作,大多由家人、朋友或街坊鄰里支援,但隨著人口老化,傳統的照護力量顯得搖搖欲墜。馬丁普林斯指出,目前已無法仰賴志工的幫助,而必須全面提升專職看護的養成及待遇,「因為這將是所有社會未來都不能缺少的工作之一。」
失智症的問題其實已引起西方各國高度關注,英國首相卡麥隆與衛生部長杭特8月時表示,英國將在12月舉行的G8高峰會上,和與會國共商防治失智症的跨國策略。
圖說: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年齡老化將造成失智症人口大幅增加,未來勢必面臨照護人力不足的危機。(photo by K. Kendall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失智症早期徵兆 當心短期記憶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統計,臺灣有將近15萬名失智症患者,像失智症這種病程甚長、影響生活甚鉅的疾病,15萬名患者就代表有15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這樣看來,失智症不單單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可能是國家和社會的問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詹金烈說,失智症在事前無法預防、發病後無法根治,尤其是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智,一旦進入病程,智力就像下斜坡一樣,損害只會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疾病,真的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採取措施。
失智為記憶力喪失 非健忘
詹金烈說,失智症早期的徵兆,就是短期記憶退化。剛剛問過的問題,剛剛看過的東西,無法在短期記憶中登錄,可能一轉身就忘記了。這和一般的健忘不同,詹金烈特別強調,一般人會自省,會知道自己忘東忘西。真正失智的患者常常由家屬帶到醫院,但他們連自己為什麼到醫院來都不清楚,更別說他們知道自己記憶力喪失了。
另外詹金烈也建議民眾利用「阿茲海默症八項 (AD-8)篩檢量表」,幫自己或親友好好測試一下,只要有兩題的答案是「是的,有改變」,就該儘早前往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才可延緩退化的速度,維持最佳的生活品質。
防失智吃蔬果 地中海飲食3原則
(華人健康網 馬婉娟2013年8月12日)失智症的預防近日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到底該怎麼吃才能維持健康,又達到保健身體機能功效呢?營養師指出,強調以植物為每餐基礎的「地中海飲食」是很好的選擇,蔬果加上全穀,豐富的維生素能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再來點堅果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血管栓塞機率一級棒。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要預防失智症,在飲食方面最好能均衡,各類營養都攝取,還要謹記每天吃蔬果類、全穀根莖類,而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就是一個健康良方,因有學者觀察發現,地中海地區周圍國家的居民,新陳代謝症較少、心血管疾病也少,因此將它們的飲食習慣整理成「地中海飲食」,以下簡介「地中海飲食」3原則。
地中海飲食3原則
1.多攝取蔬菜、豆類、全穀類:蔬菜、豆類、全穀類富含各種維生素,也有研究指出,多吃新鮮蔬果可預防失智症。
2.選擇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橄欖油、堅果類等食材,可降低血管栓塞。
3.多吃深海魚類:例如金槍魚、鯡魚、鮭魚和沙丁魚,皆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血壓,也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依照地中海飲食3原則,每天飲食的主要熱量來源選擇蔬菜、水果和全穀,有西班牙的研究發現,根據地中海飲食原則每日調配餐點,再加上攝取堅果,可以使部份產生新陳代謝症的人恢復健康,對減重也有顯著功效,以下介紹1道地中海鮭魚沙拉,輕鬆做出健康飲食。
地中海鮭魚沙拉
材料:鮭魚、羅曼葉、番茄、紫洋蔥、紅、黃椒、無鹽綜合堅果。
調味料:橄欖油、檸檬汁、黑胡椒少許、紅酒醋(或白醋)、黑胡椒。
做法:
1.鮭魚切小塊,燙熟備用。
2.其他材料洗淨,切塊或絲備用
3.將橄欖油與檸檬汁以2:1比例混合。
4.將材料放入大碗中、再拌入調好的橄欖油醬汁。
5.可淋上一點紅酒醋與黑胡椒。
6.最後灑上無鹽綜合堅果。
【營養師小提醒】
地中海飲食只是針對吃的規畫,並不是照著食用推薦食材就能預防失智症,想預防失智症,最好還能適度運動,讓腦部活化,如果原本身材就已經過胖,也要記得減重回復良好身材,因為肥胖會讓神經細胞退化,不利於身體健康。
中年人走路快 握力強 較不易失智中風
據美國最新研究,從中老年人走路的速度和手握力的強弱,可以預測他們晚年罹患失智症或中風的風險,慢步族的風險是快走族的一.五倍。以往的研究曾指出,步行速度較慢者和因心臟疾病死亡有關;六十五歲以上且步行速度較快者,可望活得比較久。
波 士頓醫學中心卡瑪格醫師的研究團隊,針對二千四百一十位平均年齡六十二歲的受測者,進行步行速度、手握力和認知功能測驗,所有受測者並接受腦部掃描。根據 長達十一年追蹤,有卅四人失智(包括阿茲海默氏症),七十九人中風。研究人員發現,步行速度較慢,與腦容量較少,以及記憶、語言、判斷力測驗表現較差都有 關係。
接受調查時六十五歲以上、且握力較強的受測者,之後中風和小中風的風險,比握力較弱者足足低了四二%。卡瑪格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於四月在紐奧良的「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上發表。
※老年人的陽氣主要來自脾胃,也就是脾胃要照顧好,然後吃健康的食物,已減少痰濕的阻滯、減少瘀血的形成,多運動、心情愉快以減少氣鬱。盡量做到清心寡欲、氣定神閒。
淺談老人失智症與老人憂鬱症
失智症是全世界老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一般而言,由發病到死亡的存活時間約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長到15 年或更久。
失智症依臨床表現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退化性約佔50-60%、血管性約佔10-30%及其他型失智症約佔10%。其中退化性失智症最常見的三者為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路易氏體失智症。
失智症病程進展陸續出現不同的症狀及行為問題,常使照顧者既疲於奔命又備受挫折,對家庭成員所造成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以及社會成本影響都是非常驚人的。若能對失智症有進一步認識,面對照護問題時更可減輕家屬照顧的負擔。
什麼是失智症 ?
當病患明顯出現記憶力退化,思考障礙,以及同時合併有異常的行為出現。常見的初期症狀是病患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以及處理日常生活作息方面出現困難,無法操作過去熟悉的工作,病患可能會出現個性及行為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出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或是對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症狀。
誰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比較大?
(1)阿茲海默症-年齡(年紀愈大機會愈多)、唐氏症、女性、具家族史、具APOE4基因(2-4倍)、教育程度低、頭部創傷(拳擊手)、家族性早發型失智症。
(2)血管性失智症-有高血壓、心臟病者、中風。
(3)酗酒、吸毒
失智症會遺傳嗎?
那要看失智症發生的原因;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屬於偶發病例,只有約5~10%具有遺傳性,這些病患大多較早發病,惡化速度較快,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的精神症狀。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有家族關連,他們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可能曾經患有或正患有阿茲海默氏症,但因阿茲海默氏症常發生於老年人,所以他的家族病史容易被忽略。
失智症一般有十大警訊:
(1)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一般人偶而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自年輕即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日,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聽信廣告買大量成藥、一次吃下一週的藥量及買不新鮮的食物等。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7)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9)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10)活動及開創力喪失:一般人偶而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工作,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去做了。
失智症可以預防嗎?
依目前的了解,可能可以預防失智症的方法有:頭腦運動(用進廢退)、閱讀、 規律運動、參與社交活動、壓力調適、低卡低脂飲食、控制血壓、預防中風等。
如何照顧失智症家人?
照顧失智症的家人是一個長期的壓力,他們需要我們付出更加多的瞭解、關心與陪伴。
(1)認識失智症,增強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方式。
(2)溝通的方式,避免批評或糾正對方所說,表現有興趣與其交談,讓對方自在並給予肯定,給予足夠的時間表達避免打斷,重視患者感受而非其字義,找一個安靜地方交談避免干擾,鼓勵語言外的表達,幫助失智症患者理解的方式、有時以答案代替問題…等。
(3)減少家中危險的地方,使環境有助於患者活動,預防走失、燒燙傷等意外事件。
(4)對待老人的態度應溫和有耐性,適時給予正面的鼓勵,不要催促他們、批評他們、驚嚇他們、當面糾正他們,對他們表現出不耐煩或不好的態度。
(5)對於出現攻擊行為,應保持冷靜勿露出驚慌失措,運用溫和活動轉移病患注意力,觀察病患攻擊行為發生時間及發生前之誘發因子,保護病人及自己。
(6)協助加強病人的個人衛生。
老年憂鬱症與成年人有何不同?
老人憂鬱症的患者,比較常抱怨身體的不舒服,並且有更多的焦慮情緒。有些個案表現出嚴重的精神運動遲滯,以及記憶力和生活功能的低落,容易被誤認為是失智症。反之,有些老人失智症的個案,可能會有憂鬱症狀,也可能會以身體症狀為主訴,或是有被拋棄意念等,也容易被誤認為只是憂鬱症而已。 如果家裡有類似這種情況的老人家,一定要記錄老人家的異常狀況,先尋求內科或神經科的幫助,檢查有無身體疾病,若一切正常,則轉介精神科診治。
何種老年人容易得憂鬱症?
老人呈現有認知功能缺損、日常功能不佳、多種慢性病症、年紀愈大、女性、低社經階層、或鰥寡者,有較高的憂鬱盛行率。再者,家庭功能、社會支持之好壞,社區活動之參與等等也都與老人憂鬱有明顯的相關。可見,老人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社會參與、社會支持更是不可或缺。
為何某些老人在罹患心血管疾病之後,例如中風高血壓等,容易得憂鬱症?
某些老人罹患與血管病變相關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臟病、周邊血管病變之後,更有機會得到老年憂鬱症。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疾病導致老年人的腦部血管病變,使得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邊緣系統及前額葉功能不足,如果在遇到喪偶、失能、經濟壓力等負面的生活事件的話,憂鬱症就可能發生,有學者以「血管性憂鬱症」來稱之,也把它視為老年憂鬱症的一個特殊的亞型。
吳教授的全真教教義第1203條
吳教授的全真教教義第1203條:
吃維他命B3 ( Niacin ,尼古丁酸,煙鹼酸 )可以防止老人痴呆以及失憶症,實驗證實 Niacin 增加短期及長期記憶,十分重要!
在人體中有數以百計的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關係著能量的產生、組織的修補、內分泌系統的控制、生殖荷爾蒙的產生、皮膚的美觀及潤澤、免疫抵抗力的強化、神經系 統的反應能力、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增加高密度膽醇、、、、,這些均和維他命B3 ( Niacin ,尼古丁酸,煙鹼酸 )有關,人體基本上無法自行合成 B3, 最好適當而且適量地由食物中攝取!例如啤酒、蕃茄、魚肉、雞肉、肝臟等,均含有相當量的維他命B3,大約成人每天補充十到二十毫克, 以避免其相關毒性(如老身書中所言,維他命B 3及B6均有毒性,容易造成皮膚以及神經病變),所以我們是雜食性動物不可偏食!當然也不可吃太多!
預防失智 這樣吃才對!
(文/衛允琳)對於家有失智症的人來說,家人往往都要24小時貼身照顧,深怕一個閃失,失症者闖了大禍,自己也抱憾終生,因此,對於失智症的家屬來說,除了身體的疲憊之外,心理壓力也很大,有些家屬甚至累到要看醫生,需要吃抗焦慮劑、抗憂鬱劑及安眠藥的人大有人在,也有家屬因為承受不了,最後跟失智者一起結束寶貴的生命。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依失智症在台灣的盛行率推估,台灣現階段有19萬的失智人口,其中有2萬人年齡在65歲以下,族群較為年輕,另有17萬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3、4萬人居住在安養機構,其餘都在社區。
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失智人口正在快速增加中,預計到了民國135年,台灣的失智人口將超過62萬人,比3年前的推估提早了10年達到,而到了民國145年,失智人口更將達到75萬人。現階段是7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到了145年時,將是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對個人及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
發生失智的原因
失智症的原因主要是大腦出了問題,大腦某個區域血管阻塞了,導致血液循環及氧氣不足,腦部進而壞死,常見的原因像是中風等,其不僅記憶力出了問題,方向感也會變得很混亂。常有失智的老人家,找不到回家的路,血管中風型的失智症,腦部退化的速度較為明顯,像下樓梯一樣,下一階後,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再突然下一階。
至於大家常聽到的阿茲海默症,其為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種,其與血管中風型失智症不同,目前發生原因不明。但阿茲海默症病患在死了之後,曾有人對其腦部做解剖,發現其腦子有萎縮的情形,另也有纖維糾結及老年斑等,退化性失智症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退化,像是滑溜梯一樣,無法精準得知失智症是何時開始發生的。
另也有些失智症是一些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包括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腦發炎及腦腫瘤等。失智症非單一疾病,而是個症候群,其症狀表現不僅只有記憶困難而已,包括方向感、時間、判斷、情緒、語意及情緒等,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趨吉、避凶,防失智
那麼失智症可不可以預防呢?湯麗玉說,是有方法可以降低失智的機會,但並不保證一定不會得到失智症,預防失智症的心法就是「趨吉、避凶」。所謂「趨吉」包括了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及多地中海型飲食。
1.多動腦:
不一定都得要打麻將,打麻將只是其中的一種,但也不能1天打8個小時,可以換成多旅遊、多烹飪煮菜、多跟朋友吃飯、喜歡插花就多設計花,動動腦想看看要買什麼花材,不一定要花錢,也可以寫文章,每天寫日記,都是很好的動腦運動。
2.多運動:
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因為運動對大腦血管很有幫助,運動不一定要是打籃球等劇烈運動,每天可以排個半小時到1小時運動,像是走路快一點可以流汗,每天出門少搭1、2站捷運或公車,多走一點路也是很好的運動。
3.多社會互動:
常參加朋友聚會活動,多跟朋友聊天,互相陪伴,多社交互動可以降低失智的風險。
4.地中海型飲食:
青菜及水果要多吃,五穀雜糧也要多吃一點,多吃好的橄欖油及茶油,肉類部分則多吃深海魚油,但要特別提醒的是,沒有實證證明深海魚油等人工營養品,可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而是要天然取得才有預防的效果,不要花錢去買一個不一定有用的營養品,且吃太多也沒有好處。至於「避凶」,則是避免抽菸、肥胖、憂鬱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及頭部外傷。
延緩失智藥膳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先生則明確指出:「腦為元神之府」。元,首要也,元神乃人體潛在的高級思維活動,在腦中藏有的這種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就是腦神,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腎虛則髓不實,故而產生神經衰弱、失眠、記憶減退、耳聾、耳鳴、眼花及頭暈等症,因此,中醫認為,補腦須補腎,腎不虛則腦必健。
延緩失智穴道按摩法
提升專注力、提神穴位
◎穴位:三陰交。
◎位置:位於雙足內踝上3吋的位置。
◎功效:精神無法集中時,多按此穴具有提神的功效。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穴位: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上正當中,由兩耳尖直上,由頂上正當中稍後的凹陷處。
◎功效:有補腦和醒神的作用。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增強記憶力穴位
◎穴位:湧泉穴。
◎位置:位於腳板前人字縫的凹陷處。
◎功效:可增強記憶力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穴位:內關穴。
◎位置:掌腕橫紋上2吋。
◎功效: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
◎方法:一天2次,早晚各10分鐘。
預防失智
老人癡呆症有救了!
2012 年一月五日,美國 CBN 新聞台的醫藥記者報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椰子油在實戰中
西方是傳統醫藥的基地,這個基地組織會誓死 捍衞他們千億美金的醫藥生意, 絕對不讓另類療法抬頭,所以在 CBN 新聞臺上的案例分享,一定有其參考價值。
原文是英文。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
原來是這樣測試一個人是否有老人癡呆的。
瑪麗醫生當時很受打擊,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癡呆很像第一類或第二類糖尿病
布緯博士的研究說,優質蛋白質營養了我們身體的細胞,但
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裡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
瑪麗醫生是傳統醫術基地的一份子,她清楚知道傳統醫藥的
瑪麗醫生說
瑪麗醫生出了一本書《如果老人癡呆有療方》(Alzheimer’ Disease: What If There Was A Cure?),書中記錄了老公戰勝老人癡呆的過程。服用
註明是「精煉油」的,也不好,精煉油是化學精煉法,它只
這篇充滿科學知識的文章對油的研究結論和布緯博士一致(
大部分精煉油和所有的氫化油都是化學產品,是人類科學發
泰達博士(Dr. Beverly Teter)是美國馬裡蘭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油脂生化研究員,也是一位食用油專
椰子油被正式平反了,可是在網上與椰子油有關的資料還是
同樣在中文的網站中,對布緯食療的正確理解幾乎等於零,
在美國,科學家發現自己從前錯怪了椰子油,怎麼辦?
泰達博士說:「他們放出了一條資訊,說椰子油會增加血清
椰子油是腦細胞健康的福音,同時,椰子油是天然的抗生素
泰達博士說,天然椰子油和化學抗生素的分別,在於當椰子
這篇文章沒有說椰子油應該怎麼服用,份量是多少,也許瑪
可以找到答案。每個成年人每天吃兩湯匙的份量,是很安全
如果通過改變飲食,平日食物中加入椰子油這一類的優質天
如何預防老人癡呆症
老年癡呆早期症狀“老糊塗”可能是老年癡呆老人突然變得很健忘,而且易怒,家里人不要以為這種“老糊塗”是正常的,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的表現,應及早發現診療。76歲的李婆婆最近突然變得很健忘,而且易怒,動不動就對家人發火。剛開始,兒子以為母親的變化是正常的,但有一天,走丟了的李婆婆被民警送回家,兒子才意識到嚴重性,連忙將母親送到成都市慢性病醫院檢查。
經該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航診斷,李婆婆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癡呆症。李航提醒,“老糊塗”要警惕老年癡呆纏身。誤區:“老糊塗”是正常的李航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腦細胞進行性衰退的腦部疾病,發病對象為60歲以上的老人。
一旦老人患上此病,他們的思維、記憶以及執行功能將逐漸退化,直到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能力,這也是繼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之後的第四位導致人類死亡的原因。
“老年癡呆發病初期很隱匿,家屬通常察覺不到,通常表現為記憶力障礙,記不得剛做過的事,記不清時間地點,以及性格改變,如煩躁焦慮、抑鬱等。”李航說,很多人都將這些現象歸結於“老糊塗”,認為是人在衰老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這,是人們的一大認識誤區。
統計顯示:
在80歲以上人群中,大約20%患有癡呆,這意味著80%的高齡老人沒有患上該病,也就是說“老糊塗”是不正常的,很有可能就是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患者與一般健忘者的區別是:
老年性癡呆患者記不起發生過的事,即使經過反复提醒也回憶不起來,而一般的健忘者只是遺忘事情的某一部分,經人提醒就會想起。老年性癡呆患者喪失了識別周圍環境的能力,不知身在何處,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語言越來越貧乏;而一般健忘者對時間、地點、人物關係和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絲毫未減,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預防:
多動腦 老人別太閒“得了老年性癡呆也沒有辦法,反正是治不好的,不要那麼麻煩了。”對於人們的這種認識,李航說,正確的認識應該是,老年性癡呆是一個漸進的老化過程,輕度和中度患者經過治療會延緩疾病的進展,甚至可以通過治療恢復部分功能。老年癡呆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可以通過預防降低患病機率。
日前有報導稱,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活有助降低老年人包括80歲以上人群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 “做家務能動腦動手,對預防老年癡呆有好處。”李航表示,老年人退休後不要閒著,要多動腦,找事做,盡量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些,比如讀書看報、多與人交流等,“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大腦太閒了”。低溫養生!延緩衰老的方法
低溫養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或者室溫的適宜。
再者,女性很容易就出現陰虛,體現為手心、足心、心口發
低溫養生的要義在於飲食方面:
1.不要吃太過燙口的食物,注意適當低溫烹調。
2.不要吃太過燥熱的食物,三餐食譜向稍涼性食物傾斜。
3.節制進餐,飯吃七分飽。
4.喝水以"溫開水"為佳。每天注意補充水分。
常吃深綠葉菜延緩大腦衰老
人們最為熟知的是,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不過,
在膳食中增加菠菜、藍莓、草莓、黑巧克力、綠茶、螺旋藻
那麼,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類對於認知功能最有幫助呢?
為何蔬菜比水果對保護大腦更有價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
或許我們可以說,維護一個聰明健康的大腦,多吃綠葉蔬菜
最後還要提一提科學家們的其他健腦忠告——少吃肉類脂肪
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
人們最為熟知的是,吃魚對於預防大腦衰老有好處。不過,吃魚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魚油也未必是解決老年性認知衰退的靈丹妙藥。膳食中還另有一些幫助保持大腦健康的因素,其中富含葉酸等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最為人們所關注。
在膳食中增加菠菜、藍莓、草莓、黑巧克力、綠茶、螺旋藻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對於預防認知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有明顯幫助。
那麼,蔬菜和水果,到底哪一類對於認知功能最有幫助呢?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水果吃多吃少,與認知功能的退化並無顯著聯繫,但蔬菜攝入總量越多,認知功能的下降危險就越低。特別是深綠色葉菜,攝入量越高,認知功能的衰退就越少,差異極為顯著。
為何蔬菜比水果對保護大腦更有價值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綠葉蔬菜抗氧化物質含量和維生素含量高於大部分水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水果含有較豐富的果糖,而有研究提示,果糖攝入量高,可能會促進大腦衰老,增加癡呆症發生的風險。
或許我們可以說,維護一個聰明健康的大腦,多吃綠葉蔬菜,就像多吃魚一樣重要。
最後還要提一提科學家們的其他健腦忠告——少吃肉類脂肪,少喝甜飲料,少吃甜點甜食,少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減少精白米面比例以降低膳食血 糖反應,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學會減輕精神壓力,多運動、勤動腦等,都是讓自己大腦保持年輕的要點。僅僅經常吃魚還遠遠不夠哦!
白天過度嗜睡 導致老年癡呆
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會使大腦提前老化。在加拿大溫哥華 召開的阿爾茨海默氏症年度學術研討會上,有一系列的研究 指出,睡覺時間長短、睡眠品質對心智慧力的退化具有重要 的作用。
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會使大腦提前老化。在加拿大溫哥華
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對1500 0多名或70歲以上的退休女護士進行了跟蹤研究。研究顯 示,與每天睡7小時者相比,那些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 或超過9小時的人的心智功能往往較低。無論睡太多或睡太 少,都可能會加速大腦老化,其大腦老化的程度提前了近2 年。
另一項由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研究人員對1300名老年婦 女所進行5年的研究顯示,那些睡眠打鼾的女性,患老年癡 呆症的幾率是沒有睡眠呼吸暫停問題者的兩倍。研究還發現 ,那些人體生物鐘被干擾的女性也易患老年癡呆症,而那些 晚上經常起床的女性,其語言流暢性和認知能力往往較差。 第三項對50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研究後發現,那 些白天過度嗜睡的人,其心智慧力下降的風險明顯增加。
另一項由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研究人員對1300名老年婦
睡眠過多或過少均 增加老癡風險
美 國哈佛大學一項針對老年人研究表明,睡眠超過9個小時或睡眠少於7個小時均增加患老人癡呆症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在六年內,每隔一年向七十歲或以上的老婦進 行研究,合共分析一萬五千人,發現聲稱每日睡五小時或以下的人,在認知能力測試中的得分較每日睡七小時的人為低,而每日睡九小時或以上的人,也在測試中獲 得低分,顯示睡多或睡少兩小時,認知能力也受影響。
負責這項研究的專家稱,研究人員對其中四百六十八名聲稱每日睡五小時或以下,以及每日睡九小時或以上兩組參加者驗血,發現她們血液內的乙型澱粉樣蛋白處於不正常的水準,而該種蛋白在老年癡呆症患者血液內也較多,需要對相關結果再作跟進。
美 國哈佛大學一項針對老年人研究表明,睡眠超過9個小時或睡眠少於7個小時均增加患老人癡呆症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在六年內,每隔一年向七十歲或以上的老婦進 行研究,合共分析一萬五千人,發現聲稱每日睡五小時或以下的人,在認知能力測試中的得分較每日睡七小時的人為低,而每日睡九小時或以上的人,也在測試中獲 得低分,顯示睡多或睡少兩小時,認知能力也受影響。
負責這項研究的專家稱,研究人員對其中四百六十八名聲稱每日睡五小時或以下,以及每日睡九小時或以上兩組參加者驗血,發現她們血液內的乙型澱粉樣蛋白處於不正常的水準,而該種蛋白在老年癡呆症患者血液內也較多,需要對相關結果再作跟進。
目前,台灣失智人口約10萬人(0.5%人口比率),推估2026年將達197,940 人,2051年則將達381,518 人。對家庭和社會將造成嚴重的衝擊。因此,引起全世界各方的關注並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從事研究。
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認知能力會逐步衰退。通常在老年期60歲以上發病。癥狀表現為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障礙、見當識障害、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空間認知機能、問題解決能力的障礙),逐漸不能適應社會。
主要是神經細胞的損失(或退化),以及腦中出現類澱粉斑以及神經纖維叢。已知遺傳因素很重要。並且發現有三種不同體染色體顯性基因與少數家族性、早發性AD有關。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在病理學上上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研究發現老年斑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所造成。
調査顯示,80歳以後15%的人有罹患痴獃性疾患的危險。大規模調査顯示多攝取蔬菜、魚蝦類食物將減少患阿茲海默病的幾率,肉類的過多攝取則會使得機率提高。
藍藻生物皆含有神經毒素BMAA,已證實會對動物產生強烈的毒性,加速動物腦神經退化、四肢肌肉萎縮等等。藍藻門的生物包括髮菜、螺旋藻等等。香港中文大學呼籲大眾停止食用髮菜,減輕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
曾有學說認為攝取過量鋁離子是阿茲海默病原因之一,但是這一說法目前已不被採信。
症狀因人而異,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有的拖延數年卻變化不明顯,有的幾個月便到達晚期,難以預料。
早期症狀 :
於最初發病2-3年,健忘(尤其新近發生的事)、缺乏創造力、進取心,且喪失對原有事物的興趣與工作衝勁。
中期症狀 :
於最初發病的3-4年後,對於人、事、地、物漸無定向感,注意力轉移,且一般性理解能力減低。此外,會重覆相同的語言、行為及思想,而情緒不穩,缺乏原有之道德與倫理的標準,常有迫害妄想的人格異常等現象,但無病識感。
晚期症狀 :
語無倫次、不可理喻、喪失所有智力功能、智能明顯退化。而且逐漸不言不語、表情冷漠、肌肉僵硬、憔悴不堪,以及出現大小便失禁、容易感染等。
目前無藥可醫,但可預防。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其他研究也發現,服用降血脂藥也可預防老年痴呆。
「我只要活得夠老,就有機會罹患失智症。」國內失智症研究權威、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只要活得夠老,終其一生,得到中風或老年失智症的機會,女性是每三位就有一位,男性每四位會有一位,機會相當大。
父母也是失智症患者的劉秀枝說,還好她爸媽愛動腦,很晚才發病;八十三歲時,父親才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母親則是九十歲時才診斷出。她強調,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後罹患失智人口將愈來愈多,建議民眾,趁年輕多動腦,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三十多歲開始病變
引起失智症的原因,目前可確定的是與腦部類澱粉斑沈積有關;至於為何有些人會沈積會造成失智,有些人不會,目前仍找不到原因。每個人大腦海馬迴處都有類澱粉斑沈積,只是有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類澱粉斑如同藤蔓一樣,一直在腦部蔓延,最後造成腦部萎縮,影響記憶、行為。
根據研究,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病理變化可能在三、四十歲時就開始,數量慢慢增加,且由海馬迴逐漸擴散到顳葉和整個大腦皮層;當這些病變多到某一程度時,患者就出現了失智的症狀。目前醫學方法還不能阻止這些病變在腦內沈積,但透過多動腦等保護因子,可以使腦部已有病變的人不出現症狀,達到預防的目的。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體內的膽固醇與老人失智有絕對關係。
該研究是由英國倫敦大學針對三千七百名英國民眾測試,結果發現,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能保護記憶力,進而降低老人失智如阿茲海默症的患病風險。研究人員在受測者五十五歲時檢查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濃度,並做記憶力測試,方法為受測者聽研究人員連續念二十個英文字彙後,在二分鐘內寫出記得的字彙。
五年後,再對同一批受測者進行同樣的測試。結果顯示,好膽固醇較低者於五十五歲時,其記憶力衰退風險相對於好膽固醇較高者,高出百分之二十七;六十歲時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三。該研究並未追蹤受測者後來是否罹患失智症,但記憶力衰退常是阿茲海默等失智症的前兆。
阿茲海默與膽固醇
至於為何好膽固醇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好膽固醇可防澱粉樣蛋白斑塊在腦內形成,而澱粉樣蛋白堆積腦部,為阿茲海默症的特徵。
對此研究發現,劉秀枝說,過去,國外也有幾篇探討降血脂藥物跟失智症之間的關連。在這幾篇回溯性的研究中都有發現,血中膽固醇過高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她表示,荷蘭的醫生於一九九七年發表一篇有關飲食與膽固醇的論文,他們對五千三百八十六位五十五歲以上無失智症的居民做詳細的飲食問卷,結果發現,五十八位失智症的飲食中,所攝取的膽固醇比其他五千三百二十八位多。
研究者將會影響失智症的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等以統計方式加以控制後,攝取高量膽固醇(每天大於二五五公克)者得到失智症之機率,為攝取低膽固醇者(每天少於二○九公克)的一.七倍;而得到阿茲海默氏症之機率為一.三倍。
二○○一年有篇來自芬蘭的論文證實了此觀點;在二○○二年有兩篇流行病學的文章也同樣發現,使用降血脂藥物statins者,阿茲海默氏症的罹患率較低。
雖然目前國外已有多篇論文指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跟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有極大關係;但這些研究並不是流行病學觀察,只是回溯性研究,正確性仍待評估。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強調,膽固醇與阿茲海默症的關係,目前雖仍存有許多疑問,民眾不必一窩蜂服用降血脂藥,否則不僅花錢還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要降膽固醇可從運動、飲食著手。
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也認為,有關膽固醇跟失智間的關係,仍需更進一步研究。就像之前有研究指出,吃過量豆腐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報告一樣,研究者只是針對瓜哇地區居民做回溯性研究,在設計上仍有些盲點,民眾只要聽聽就好,不用太過恐慌。
透過飲食習慣預防
長庚醫院徐文俊強調,很多人把失智跟阿茲海默症畫上等號,事實上,這兩者是有差別的。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腦部退化,占百分之六十,一旦被確診,患者腦部海馬迴區,會隨著病情的嚴重度萎縮;另一種則是血管型的失智症,占失智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此類患者絕大數係因中風或是外傷造成的失憶。
無論是阿茲海默症或是血管型失智症,目前藥物只能延緩病情惡化,無法根治。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預防」發病。著有《失去靈魂》一書的哈佛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及麻州綜合醫院遺傳與老化部主任魯道夫.譚茲強調,阿茲海默症和心臟病一樣,也可以透過飲食預防。
根據一項美國最新醫學研究報告,大量飲酒與吸菸,加上經常食用垃圾食物的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大增。負責這項研究的佛羅里達州維也阿茲海默症中心杜拉醫師研究團隊,針對九百三十八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阿茲海默症病患,調查他們過去飲酒與吸菸習慣,發現每天飲用超過二杯酒的民眾,較少量飲酒的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時間提前近五年。
而每天抽二十根香菸的癮君子,比少吸菸或不吸菸者,提前二.三年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嗜吃垃圾食物者,中年時有較高膽固醇,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也較高。
報告說,有ApoE基因特別變型體mutant的病患,較那些沒有這個變型體基因者,提前三年罹患阿茲海默症。
該研究調查的病患中,有十七人不僅年輕時大量吸菸和飲酒,同時體內有ApoE基因特別變型體,他們平均在六十八.五歲時開始出現阿茲海默症狀;其他沒有這些危險因子的病患,平均到七十七歲才開始發病。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結果可提醒民眾,只要減少抽菸、喝酒,就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該研究還發現,每天習慣大魚大肉的人,比飲食清淡的人也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多動腦學習新事物
醫師建議民眾,不想老來腦袋不靈光,平常最好少吃油膩食物,不僅可護腦,還可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
飲食清淡外,民眾平時也可多動腦,學習新事物,也可預防老年失智。
劉秀枝強調,已有許多流行病學、神經影像的腦血流、以及動物實驗的研究,都支持這個論點。
其中流行病學的數據顯示多閱讀書報雜誌、下棋、玩牌等活動,可降低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以此推論,打麻將、填數獨等其他益智遊戲也應有效。
但這些動腦的活動,不能等到得了老年失智症或記憶已經出現問題時才做。
那麼應該什麼時候動動腦呢?答案當然是愈早愈好。根據神經病理專家的研究,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大腦病變(類澱粉斑和神經纖維纏結)在發病的三、四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沈積了。換句話說,如果在七十歲時被診斷為老年失智症,此人的大腦在三、四十歲時就已經出現病變了。因此,大腦的鍛鍊愈早開始愈好。
醫學辭典: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癡呆症)是因為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他神經功能減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失智症最多的原因為阿茲海默症(毒性物質類澱粉斑沉積於腦部,約50﹣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約20%),混合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合併腦中風,約10%)及其他疾病引起(如巴金森氏症、水腦症、梅毒、愛滋病、憂鬱症引起,約10%)。
預防阿茲海默症》吃什麼? 可增加腦力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 劉秀枝
(2008-05-22 聯合新聞網 健康醫藥) 吃什麼食物可預防阿茲海默症?雖然沒有確切的答案,但近幾年有幾個大型的社區調查研究,可供民眾做為參考。
1. 地中海式飲食
多吃地中海飲食不僅可護心,國外研究發現,也可預防失智症的發生。該研究主要是針對2,258位(平均年齡77歲)美國紐約居民追蹤1.5年,嚴謹地採用地中海式飲食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少了40%。地中海式飲食即是多蔬菜、水果、穀類、橄欖油,適量的魚和葡萄酒,以及少量的紅肉和家禽肉。
2. 蔬菜
一篇2006年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美國芝加哥的3,718位居民(平均74歲)在基礎點、第3年和第6年各接受一次認知功能檢查。每天吃蔬菜最多(每天平均吃2.8份蔬菜)的那1/4的人,比吃最少的那1/4人(每天平均吃0.9份蔬菜),每年知能減退的速度減緩40%,而且以綠葉蔬菜的效果最好,可能與其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有關。但水果則沒有差別。(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Neurology 2006;83:355-61)。
3.咖哩
新加坡 的1,010位居民(平均69歲)接受簡短智能測驗,並與其食用咖哩的頻率做相關性分析。偶爾(每半年左右吃一次)或常常(每個月至少吃一次)吃咖哩者智能的平均分數都是24.8,而幾乎不吃咖哩的人的平均分數是23.8,雖然只相差一分,但具統計上的意義。咖哩的薑黃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作用,而且在動物實驗能降低其腦內阿茲海默症類澱粉病變的含量。(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雜誌 Am J Epidemiol 2006:164:898-906)
4.咖啡
法國的7,017位居民(男2,820人,女4,197人,平均73歲)在基礎點、第2年和第4年各追蹤一次認知功能。4年後,每天喝3杯(每杯含100毫克的咖啡因)咖啡以上的女性,比喝一杯或少於一杯的女性,明顯的在語言記憶上和視覺空間記憶的退步都較慢。而且這種知能的保護作用在80歲以上女性更明顯(少了70%)。然而咖啡對男性的知能減退沒有作用,對男女失智症的發生率也沒有影響。(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Neurology 2007:69:536-45)
5.綠茶
日本的1,003位居民(平均75歲)接受簡短智能測驗,並調查他們飲用茶與咖啡的情況。發現每天喝綠茶至少2杯(一杯100cc)者的認知功能明顯的較每週喝3杯以下者為佳,而喝紅茶、烏龍茶或咖啡則沒有影響。(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Am J Clin Nutr 2006;83:355-61)
以上流行病學上的機率只是做參考,並不一定要照著做。但是如果平常飲食清淡,愛吃蔬菜、咖哩,又喜喝咖啡、綠茶的人,可就慶幸在享受自己喜愛的食物的同時又能增加腦力。
維B12與葉酸 有助老人記憶
(路透紐約1010110日電)根據1項澳洲研究,服用維生素B12與葉酸長達2年的年長者,短期與長期記憶測驗進步幅度優於沒有服用上述營養補充劑的老人。
研究作者、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University)研究員華克(Janine Walker)表示,雖然進步程度不多,但成果令人振奮。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
研究人員將700多名年齡介於60歲至74歲的老年人分組,1組每天服用400毫克葉酸與100毫克維生素B12,另一組則是服用類維生素安慰劑。受試者並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維生素還是安慰劑。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受試者有憂鬱症徵兆,但都未達臨床憂鬱症的診斷標準。
華克說:「我們認為,憂鬱症症狀升高的老人是重要的目標族群,因為證據顯示,晚年罹患憂鬱症與認知障礙受損風險較高有關。」 試驗12個月後,兩組老人在記憶、注意力和速度等心智測驗分數上沒有差別;但兩年後,服用維生素的老人在記憶測試成績有較多的進步,即使幅度不大。
「當歸人蔘9複方」 防中風失智冠全球
(1010111TVBS)大腦細胞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少,三總和中醫界組成的團隊發現,將當歸、黃耆、人蔘等9種中藥調配的複方藥劑,經過4星期動物實驗,腦神經細胞都 出現新生細胞,未來能運用在預防腦部老化、老人失智以及腦中風等保健,對民眾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那吃人蔘雞湯也有相同效果嗎?中醫說,中藥能補氣,但沒 有複方效果來得好。
到中藥行抓藥,治病兼養生,其實中藥還能預防老人失智,甚至腦中風。中醫師李政育:「可以延緩帕金森氏症惡化,也可以對中風或者修復腦震盪後的修復,或者是腦膜炎後,會引起的行為動作,一些控制失調。」
三總神經外科和中醫界組成研究團隊,動物實驗後發現,由當歸、黃耆、人蔘等9種中藥濃縮而成的藥方,餵食老鼠3天,腦神經細胞停止溶解,服用4週後,腦細胞「奇蹟」再生。
腦膠質細胞也出現增生狀況,由此可見,吃中藥也能預防腦部老化、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重大疾病,那麼自己燉人蔘雞、當歸鴨,也有同樣效果嗎?中醫師李政育:「原則上以補氣補血補陽的藥物,效果會比較好,只是說你單品的藥物,療效沒有比綜合複方來得有效。」
中藥補氣效果好,但畢竟比不上複方藥,這項重大發現,幾乎算是全球第一,去年底取得美國專利,傳統中藥防失智已經不是夢。
多吃咖哩能提高記憶力?更能預防早老性癡呆症
(2008.8.19)研究發現,多吃咖哩能提高記憶力,咖哩中的物質CNB-001更為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提供了線索
日美研究人員2008-08-18日宣佈,一種從咖喱香料“姜黃”中提取的物質具有提高記憶力的功效,這一成果為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癡呆症)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印度人喜歡食用咖喱,印度的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數量不多,這引起了日本武藏野大學和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研究了咖喱中含有的各種調味香料的作用,發現姜黃有著防止腦神經細胞損傷、改善腦神經細胞功能的作用。
研究小組從姜黃中提取出了一種名為“CNB-001”的物質,並用實驗鼠來確認它的功效。結果發現,和不攝取“CNB-001”的實驗鼠相比,攝取“CNB-001”的實驗鼠的記憶力有所提高。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物質很可能直接作用於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區部位並使其活躍。他們表示,今後將評估“CNB-001”的安全性並據此研發新的藥物,以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
1906年,德國醫生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公布了一位51歲的女性奧古斯特的病歷,為人們了解老年癡呆症開辟了新的天地。此前5年,奧古斯特開始喪失記 憶。她逐漸表現出語言障礙,變得糊涂、妄想、情緒激動,臨終時已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並忘卻了一切。奧古斯特的屍體解剖顯示,她的大腦由于神經元缺失而萎 縮,且被纖維纏結和斑塊堵塞。
當年11月,阿爾茨海默在一次大學研討會上公布了研究結果。此後80年中,科學家對以阿爾茨海默的名字命名的這種疾病的了解並沒有增加。人們對其病因不解,擔心治愈無望,該病成了害怕變老的代名詞。
阿爾茨海默氏症主要出現在60多歲的人群中。隨著壽命的延長,阿爾茨海默氏症勢必進一步發展。
(2008.8.19)研究發現,多吃咖哩能提高記憶力,咖哩中的物質CNB-001更為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提供了線索
日美研究人員2008-08-18日宣佈,一種從咖喱香料“姜黃”中提取的物質具有提高記憶力的功效,這一成果為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癡呆症)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印度人喜歡食用咖喱,印度的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數量不多,這引起了日本武藏野大學和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研究了咖喱中含有的各種調味香料的作用,發現姜黃有著防止腦神經細胞損傷、改善腦神經細胞功能的作用。
研究小組從姜黃中提取出了一種名為“CNB-001”的物質,並用實驗鼠來確認它的功效。結果發現,和不攝取“CNB-001”的實驗鼠相比,攝取“CNB-001”的實驗鼠的記憶力有所提高。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物質很可能直接作用於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區部位並使其活躍。他們表示,今後將評估“CNB-001”的安全性並據此研發新的藥物,以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
1906年,德國醫生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公布了一位51歲的女性奧古斯特的病歷,為人們了解老年癡呆症開辟了新的天地。此前5年,奧古斯特開始喪失記 憶。她逐漸表現出語言障礙,變得糊涂、妄想、情緒激動,臨終時已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並忘卻了一切。奧古斯特的屍體解剖顯示,她的大腦由于神經元缺失而萎 縮,且被纖維纏結和斑塊堵塞。
當年11月,阿爾茨海默在一次大學研討會上公布了研究結果。此後80年中,科學家對以阿爾茨海默的名字命名的這種疾病的了解並沒有增加。人們對其病因不解,擔心治愈無望,該病成了害怕變老的代名詞。
阿爾茨海默氏症主要出現在60多歲的人群中。隨著壽命的延長,阿爾茨海默氏症勢必進一步發展。
[六種飲食加速衰老]
1、含鉛食品破壞神經細胞、使人癡呆、臉色灰暗;
2、醃制食品含亞硝酸鹽可使人早衰、致癌;
3、黴變食物含黃麴黴素引發腹瀉嘔吐、聽力下降;
4、茶具內水垢富集重金屬,危害健康;
5、油脂酸敗產生過氧脂質使人早衰;
6、高溫油煙使面部起皺紋。
2、醃制食品含亞硝酸鹽可使人早衰、致癌;
3、黴變食物含黃麴黴素引發腹瀉嘔吐、聽力下降;
4、茶具內水垢富集重金屬,危害健康;
5、油脂酸敗產生過氧脂質使人早衰;
6、高溫油煙使面部起皺紋。
低溫養生!延緩衰老的方法
低溫養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或者室溫的適宜。 目的在於讓人體保持一個相對低溫的狀態,這樣可以降低細 胞代謝速度,進而延緩衰老的目的。其實,很多養生的書籍 都宣導女性要保持體表的高溫溫度,以確保健康,但其實, 女人更需要“低溫養生”。因為女性屬陰,包括女性體內的 所有液體物質,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淚、陰道分泌物 等。所以更需要陰性物質的滋養。
再者,女性很容易就出現陰虛,體現為手心、足心、心口發 熱等症狀;而“低溫養生”可使人體的體溫降低,陰得以涵 養,重新恢復陰陽平衡,陰虛所致不適感就會逐漸減輕直至 消失。
低溫養生的要義在於飲食方面:
1.不要吃太過燙口的食物,注意適當低溫烹調。
2.不要吃太過燥熱的食物,三餐食譜向稍涼性食物傾斜。
3.節制進餐,飯吃七分飽。
4.喝水以"溫開水"為佳。每天注意補充水分。
低溫養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或者室溫的適宜。
再者,女性很容易就出現陰虛,體現為手心、足心、心口發
低溫養生的要義在於飲食方面:
1.不要吃太過燙口的食物,注意適當低溫烹調。
2.不要吃太過燥熱的食物,三餐食譜向稍涼性食物傾斜。
3.節制進餐,飯吃七分飽。
4.喝水以"溫開水"為佳。每天注意補充水分。
來源出處http://blog.xuite.net/jin117/blog/56276799
[參考來源]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劉秀枝、台大生化研究所潘子明教授